不抱怨的世界2.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抱怨的世界2 篇一:《不抱怨的世界》 最近,一本叫做《不抱怨的世界》的书风行全球,作者威尔?鲍温不仅告诉读者抱怨的恶果,不抱怨会带来怎样的命运改变,还发起“21 天不抱怨”的活动。在美国,不到一个月就有600 万人参加此项活动,“训练”自己做个不抱怨的人,《时代周刊》称之为“1 只手环、21 天、改变600 万人命运”的神秘事件。上班族,今天,你又抱怨了吗?明天,你还想继续抱怨吗? 抱怨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态――金融危机、裁员风暴、贫富差距、家庭不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困扰的疾病、拥堵的交通、差劲的天气??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但抱怨有用吗?世界听到了我们的抱怨,反而把更多的灾难带给我们;抱怨的人快乐吗?他永远只会在不快乐的原点打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思维和行为上需要改变。 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却需要意志力。《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发起倡议:请读者戴上随书赠送的一个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换至另一只手上,直到它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很多人需要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才能连续21天把紫手环戴在同一只手上――那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不再抱怨的人。 故事一 你向外倾倒垃圾,收获的也将是垃圾 日本有一位博士江本胜,让“水”分别听音乐、读文字、看图片、接受电磁波,给它不同的意念,然后将它冷冻两个小时,通过显微镜观察结晶的水。结果竟然发现,水的结晶会因为听到、看到、收到的信息是好还是坏,而起了莫大的变化,有的结出了美丽的花纹,有的却丑陋不堪――就连水,都能感受到施加于自身的意念和情感啊! 中国有一位白领Lisa,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一遇到麻烦就先抱怨,什么老板不公平啊,同僚耍无赖啊,自己是替罪羊啊,听者大多出于礼貌表示同情,热心者甚至摩拳擦掌要帮她出头。但是有一次,她又在老板面前滔滔不绝地抱怨另一个同事的无能时,老板拨通了对方的电话,说:“Lisa在我这里,她对你的工作能力有一些看法,我不想变成中间人,而你一定乐于了解你们俩之间存在的问题。”Lisa登时满脸通红,羞愧难当。老板接着对她说:“两种情况下你可以在背后说别人的闲话:一是你在恭维他人;二是那个不在场的人如果现身了,你也可以问心无愧一字不差地重复自己说的话。” 点评: 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有关于“不抱怨”的至理名言,如《商君书》云:“王者之兵,胜而无骄,败而不怨。然胜而无骄易,败而不怨难。”“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等成语也都是贬义词。 抱怨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出来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出来时,却能丝毫不闻――觉得你的志向和目前的工作实在相悖?觉得自己对老板的价值观实在不能苟同?你完全可以辞职,否则,就不要抱怨。抱怨只会让你觉得委屈、可怜,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你觉得老板可恶,也许更可恶的是自己的惰性。 而日本博士的实验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存在着气场,你只有不抱怨,才能结交不抱怨的人,因为你把正面的能量传递给周边的人,他们也会回馈给你积极的能量,这就是不抱怨运动传达的一个核心理念,甚至和财富的累积也是一样的道理:钱和钱是相互认识的。西方宗教说,你原有的,还要加诸于你;你没有的,反而要剥夺过去。中国古语曰:心想事成。当我们关注某一美好事物时,会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在其中,而一个充满了快乐、正面能量的人,确实会吸引好的人和事物逐渐涌来。 故事二 有时候抱怨是因为能尝到甜头 小丽经常抱怨自己身体瘦弱容易生病,就差学西施般捧着心口了。最初大家很买账,比如领导不忍心让她加班,男同事们还会多照顾她,不料她日复一日对自己身体的“过分关注”使同事们越来越麻木,后来她真的有一次发烧爬不起来了,也没有人去看望她,因为大家都说“小丽可能抱怨几句就没事了”。 小王的口头语是“我的工作就是抱怨和批评”,因为他是一个影评人,并且认为所有的影评、书评、剧评人都应该带着挑剔的眼光看待文艺作品――他也确实受到了追捧。但没想到后来有读者毫不客气地指出:你的评论使我不想看任何一部电影了,我开始转而怀疑你的批评的价值了,你是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都聪明吗? 点评: 很多时候人们抱怨自己的身体,却不是因为真的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如果身体真有了一点小毛病,你说出越多负面的词语,就会产生越多负面的印象和能量,这种能量导入体内,引发更多的健康问题――抱怨疾病并不会缩短生病的时间,也不会降低疾病的严重性。 而有时候批评也是一种吹牛和自夸,等于在表示:我的品位绝佳,一般人的东西我根本看不上。这样的抱怨是不是有点太故作深沉、附庸风雅了呢? 故事三 与其陷入“抱怨轮回”不如马上行动 《不抱怨的世界》中讲了一个老故事:两个建筑工人坐下来一起吃午餐,其中一个打开饭盒就抱怨:“呃!肉卷三明治,我讨厌它。”他的朋友什么也没说。第二天他更

文档评论(0)

180****59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