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翻译第2页.docx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翻译第2页.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翻译第2页 篇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翻译方法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翻译方法 国经济与贸易5班 黄淑真 2014405140506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取决于各自文化母体的特性,特别是文化创造者的思维特性。总体而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基本观念的差异和饮食文化技术体系的差异。具体而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美食观念、审美标准、原料选用、饮食功能、切割工艺、餐桌类型、进餐形式、进餐用具、进餐速度和食物温度等十个方面。 1.美食观念的差异――情理不同 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表现为具有较早的主体意识和浓厚的情感因素,长于直觉思维和内心体验而弱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推理,重视形象思维并善于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融会贯通。中国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情(情感性和艺术性)为主导,趋向于价值选择而非真假的判断。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和理解事物的哲理。可以说,吃的问题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情感和行为,从而构成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饮食文化现象。因此,中国人的饮食侧重于“情”,认为饮食就是感受一种心情。 西方人长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推理,重视理性分析,注重借助于实验条件、实验设备、实验数据等,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理性为主导,趋向于真假判断而非价值取舍。因此,西方人的饮食侧重于“理”,认为饮食就是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 2.审美标准的差异――味养不同 中国人对于美食的评价标准以“味”为核心,认为饮食就是食物内在之味和情境心理体味的综合审美过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味觉纳入了审美的范畴,甚至认为美感起源于味觉。视、听、嗅、味、触五官感觉的整合与联觉所引起的审美愉快,广泛地涉及到精神和物质等各个领域。味觉的审美功能已经在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灵与肉的结合上形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人的美食文化中,人们的饮食观念以“味”为核心。这种味是由饮食的滋味和饮食的意味共同组成的复合味,其中,饮食的滋味是指食物的内在之味(味觉审美),饮食的意味是指食物的味外之味(心理审美)。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饮食在裹腹充饥之时,也是内心的一种情感体验。 3.中西方中美饮食文化食材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决定了中国饮食结构以农作物为主,肉类为辅。而且中国地域广阔,土地肥沃,种植技术较高,自然粮食作物产量多和种类丰富,相反动物的养殖较少,故食粮食较多。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因此中国人在备餐时,饮食是以植物为主、动物为辅.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饮料主要是茶和酒水。 西方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畜牧文化,畜牧文化决定了西方饮食结构尤其偏重于肉类与乳制品。西方国家因气候因素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故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动物的养殖技术较高,肉类产量较多,农业产品主要是小麦,葡萄等,故饮食以动物为主。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具有“三高(高 蛋白、高脂肪、高热能)”特点。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入的高.因此西方备餐时的饮食主要是以动物为主、植物为辅,主食是面包和肉类(牛、羊、鸡肉)。饮料主要是咖啡,葡萄酒和牛奶。 4.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用餐方式及餐具差异 筷子与刀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筷子和刀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中国,无论什么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美味佳肴放在桌子中间,它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对象,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 在餐桌上,中国人喜欢互相劝酒,夹菜,举杯共欢,非常和睦生趣。西方人聚在一起吃饭或请客时,劝酒,夹菜没有中国人热情,客人与主人间没那么客气,而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各吃各的,没有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趣;在餐具方面,差异就更甚明显。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辅之以匙,以及各种形状的杯、盘、碗、碟。中国烹饪讲究餐具的造型、大小、色彩各异,适用于各式各样的餐饮场合。并且中 国烹饪讲究餐具与菜肴协调搭配,讲究”美器”,精美的食物要有精美的器具搭配,并且要注意搭配和谐。菜肴与器皿在色彩纹饰、在形态上、在空间上都要讲求和谐相配,把饮食当作艺术活动来对待。让人在一饱口福.还要从中得到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西方人的餐具以刀叉为主,辅以各种类别的杯、盘、碟、匙和盅。他们的餐具可以分为五大类:瓷器、银器、金属器、玻璃器皿、上菜盘和厨房用具。其中,瓷器、金属器和玻璃器皿又有不同的种类和用法。如茶杯和咖啡杯多为瓷器,刀叉多为金属器,而水杯和酒

文档评论(0)

178****78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