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清代朴学与中国文学.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研究清代朴学与文学互动关系的理论专著。它在 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着重梳理了清代朴学与文学各个 发展阶段中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内在规律,以朴学在 清初的萌发、乾嘉的鼎盛及晚清的衰微为参照,对朴学变迁与清 代近三百年文学观念、文学思潮、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的发生、发 展和演变规律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清代文学的演变与清代 经学的变迁恰为同步的见解。全书共分三编:上编探讨了清代 朴学萌发与清初文学经世特征的内在联系;中编阐述了清代朴 学的鼎盛对乾嘉时期文学多元化格局形成的影响;下编则分析 了清代朴学的衰微与晚清文学时代精神之间的转换关系。本书 既注重对朴学与文学关系的纵向梳理,也注意对两者间横向渗 透的阐发,既有纵线性,又有并时性,突破了长期以来研究清代 文学偏重于对文学发展进程的追述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述的 旧模式,为清代文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总 序 张岱年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 是为诸子时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经学成为官学, 是为经学时代。魏晋之世,玄谈盛行,以《老》、《庄》、《易》为三 玄,是为玄学时代。之后,佛教逐渐发展起来,至隋唐之时,佛学 有高度发展,而儒门淡泊,是为佛学时代。北宋时期,理学兴起, 批判了佛学与道家,恢复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理论思维有进一步 的发展,经历元明,是为理学时代。到明清之际,许多学者批评 理学的空疏,趋向于考证之学,是谓朴学时代。十九世纪后期以 来,西力东侵,西学东渐,到二十世纪,出现了融会中西的学术思 想,是为西学东渐的时代。 中华学术,根据传统的说法,分为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 之学。义理之学即是哲学,考据之学即是史学,辞章之学即是文 学。这是举其大要而言,还有经世之学即政治经济学说以及天 文历算、兵法、地理、医药、农学等等。但是义理之学、考据之学 与辞章之学占主要地位。辞章之学即文学,包含诗、赋、词、曲, 与一般民众关系较为密切。各门学术是互相影响的。辞章之学 1 总序 亦受到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的影响。研究历代文学与义理之学、 考据之学的关系,是有重要意义的。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华学术与中国文学研究丛 书》,主要研究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 学、清代朴学以及近代西学东渐对于各时代的文学思潮、文学风 格和文学流派的形成发展等方面的影响,阐释各时代文学的特 色及其发展过程,这是有重要意义的。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编 辑同志希望我为丛书写一总序,于是略述中华学术的源流作为 弁言。 一九九七年八月 于北京大学 2 绪 论 本书系断代文学史的研究。论述时间与范围及对象,是清 代的朴学与中国文学。以朝代史为依据,“清代”的年限应自立 国定都北京至辛亥革命(1640—1911 )。目前通行按社会史分 期,以清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为近代的起始,因而讲清代文学 史,以此后的文学研究为近代文学。本书所谓“清代朴学与中国 文学”,即以朴学在清初的萌发、乾嘉的鼎盛及其在晚清的衰微 为参照,实际上特指由明清之际到鸦片战争前后近三百年作为 上下断限的清代经学与文学关系的研究。 经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被视为代表中国学问与学术 的正统。自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便成为中国 古代儒家正统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由最初的五经,逐步扩 展至十三经。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法定的经典,它直接影响封建 经济基础;作为封建意识形态,它又支配着诸如哲学、史学、语言 学和美学等封建上层建筑文化的各个部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 展,不仅与经学息息相关,有的甚至直接采取了经学的形式。六 朝刘勰就说过:“惟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 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文心雕龙·序志》)清代,被人们称为“经学复盛的时代”。它是 继先秦诸子学、两汉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