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炎炎夏日古人怎样喝到冷饮的
三伏头刚到
四大火炉的小伙伴们已经受不了了
据最新天气预报显示
重庆市个别区县温度已经突破40°……
在这桑拿天里
要是能吃上一口冰镇西瓜
喝上一口透心凉x飞扬的饮料
那才算得上过瘾!
说到吃,是中国人当之无愧的强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过夏天想要吃得好
保险制冷的设备可少不了
孔子曰:色恶不食、嗅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想要色、嗅不恶,要么一顿全吃光
要么就得好好想象怎么制冷保鲜
而在没有冰箱冷库和电的古代
广大人民群众依旧发挥了智慧
吃上了冰棍和冷饮
在周朝,伟大而勤劳的劳动者就设计制造出了“冰鉴”这个东西。别误会,跟算命相面的冰鉴不是一码事。如图所示,这个冰鉴其实就是周代的冰箱,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储存冰块、食物并用来保鲜的器具。不但可以防暑降温,冬天的时候还能用来温酒,甚至还考虑到了清洗便利性,的确巧夺天工。
为了满足这台“冰箱”的需求,周朝专门设立了一个管冰的官员,称为“凌人”。《周礼·天官·凌人》明确记载:凌人,掌冰。郑玄注:掌冰政,主藏冰之政也。当时主要的制冷方法还是采冰,然后挖个冰窖储存起来,以备夏天使用。周代贵族们都特别喜爱在酒席上喝冷饮,屈原《楚辞·招魂》中就记载: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翻译过来就是:把清酒从酒槽中倒出来再冰冻,喝起来特别清爽。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到了唐朝,虽然保鲜的技术已经发展成冰库、冰井,但依然无法满足一颗吃货的内心。长安道上,剽骑劲卒鼓鼓着手臂上的肌肉,一次次挥动着马鞭催促向前,不为别的——褡裢里的荔枝,再有几天就败坏掉了,这可是要命的罪!
其实杨玉环吃荔枝这事儿,总让人觉得有蹊跷: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冷链运输也不过能保存荔枝不足3天,唐朝的马再快,能比高铁飞机快吗?
隋唐时期,人们对制冷的认识就是往深挖,使劲挖。著名诗人韦应物做了一首《夏冰歌》: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汲在朱明赫赫之炎辰。想一想,在那盛暑之时,火蒸碳焙,人人汗出如浆,莲子绿豆汤里放上那么几粒冰块,滋味美极了。只可惜的是价钱不太友好。
当然,不友好那是对平头百姓说的。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就不受这个困扰,据说他家子弟夏天时会邀请工匠上门,取出大大的冰块,雕刻成山的形状,躲在期间避暑,美极了。
话说制冷技术到了人文社会发达的宋朝,就没听说有人再干跑死马累死人的荔枝快递工作了。
倒不是当权者心慈手软,实在是宋朝经济文化太发达,智慧的火花在吃货的脑袋里迸发了一个小小的火星。
那时人们酷爱炼丹,道士们惊喜地发现硝石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温降到结冰。还记得清明上河图里哪些卖美食的小商贩吗?美食+人工制冷,这才叫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于是,冷饮就这样出现啦!清明上河图中挂着“香引子”招牌的小店,就是夏天卖冷饮、冬天卖热茶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当时北宋开封的冰店里,有一种“网红”产品名叫冰糖冰雪冰元子,特别受欢迎。临安街头卖的雪泡梅花酒,听起来跟今天的奶茶颇有几分相似。
拜经济发达所赐,宋朝的老百姓喜到吃货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继承了祖宗们传下来的制冷技术,明朝人的思路就又开阔了许多。冰块数量的增加,也让冰块不再只保存鱼肉等高价值食材,这个时期,连蔬菜都保险都用上了冰块。另外,明朝时政府还在京杭大运河沿岸,修建了许多冰库,为送往京城的鲜果时蔬菜的船只加冰,以保证贡品不变质。
想那个时候,京城的老百姓能吃上新鲜的瓜果蔬菜,还是件值得夸耀的事儿呢。
千万别小看了明朝人的用冰水准,它们在修建故宫的过程中,帮了不少忙。故宫的营造,总计耗费巨石数万块,其中最重的达300多吨。那年月可没有起重机,据史料《两宫鼎建记》记载,运送石头的时候,工人们修建了一条冰道。工人在冰道两边每隔500米挖掘一个小型水井,从井中取水,然后洒在路面上,让路面结冰,从而将石头继续搬运至北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docx VIP
- 2024年《汽轮机本体检修》职业技能鉴定知识考试必备题库及答案(共190题).docx VIP
- (名师原创)《我能行》主题班会.ppt VIP
- 2022年初中物理培优(竞赛)及高中自主招生专题训练:第02章声现象(含解析).pdf VIP
- 三式簿记和收益动量 (美)伊尻雄治著娄尔行译.pdf VIP
- 华荣QJZ-2×□SF煤矿风机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双电源真空电磁起动器.doc
- 《嗨,你好》幼儿园小班课程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可穿戴设备在睡眠数据采集中的应用.pptx VIP
- AI人工智能软件使用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