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饥饿对鱼体生化组成和消化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常安
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连(116023)
E-mail:gordoncase@126.com
摘 要:本文概述了饥饿对鱼体生化组成、消化生理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饥饿对鱼类的主
要研究方向,即补偿生长及其生理学机制、饥饿与抗病免疫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鱼类 饥饿 生化组成 消化生理
1.引言
鱼类经常会面临食物的缺乏而受到饥饿胁迫,而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适应机制不同。本
文从鱼体生化组成、消化生理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饥饿对鱼类的影响,以期对渔业资源和水产
养殖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 .饥饿对鱼类生化组成的影响
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通过生化的方法来定量分析鱼类的营养状况。采用生化方法能准
确反映出鱼体主要生化成分的数量动态,即使由于取样而损伤的样本仍能用于分析,还可避
免形态学、组织学研究中化学固定剂引起的变化[1] 。
鱼类营养状况的变化势必会引起鱼体生化组成的变化。如果能得到正常生长时鱼体的几
种主要生化成分的标准值,并以此为对照,可鉴别养殖种群或野生种群营养的好坏。近些年
来,饥饿对肌肉的蛋白分子的表达机制的研究也初露端倪[2],这些资料丰富了饥饿对鱼类的
影响机制,为开拓该领域奠定理论依据。
2.1 饥饿对鱼类贮能物质的影响
鱼类在饥饿期间动用身体贮存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研究者通常通过分析鱼体生化组
成来获得饥饿期间身体贮能物质的变化资料。
主要以脂肪和糖原作为贮能物质的鱼类,在饥饿过程中首先主要消耗脂肪和糖原,然后
才较多地利用蛋白质。脂肪和糖原是大多数鱼类主要的贮能物质,饥饿状态下主要消耗这两
种物质,对蛋白质的利用较少,而且一般是在脂肪被大量消耗以后[3-4] 。大西洋鳕(Anguilla
[5]
japonica ) 以及一些软骨鱼类,饥饿时优先动用脂类 。鲽(Pleuronectes platessa)在饥饿至肝重
[6]
下降约25%、肠重下降约70% 以后开始动用身体蛋白质 。但是鱼类的饥饿程度是否达到一
定的量值才动用身体的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尚无定论。
有些鱼类在饥饿期间主要消耗蛋白质[7-8] 。张波等在对真鲷(Pagrosomus major) 的研究中
发现,饥饿过程中,真鲷的体重不断下降,鱼体水分含量略有上升,比能值略有下降,蛋白
质含量略有下降,而脂肪含量和灰分含量没有明显改变[9] 。这表明真鲷幼鱼在饥饿过程中主
要是消耗蛋白质作为身体的能量来源。而其他不少研究者发现,饥饿对动物体蛋白质含量没
有显著影响[10-11] 。因此,鱼类在饥饿期间消耗蛋白质为主要能源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探
讨。
在饥饿状态下,鱼类对不同器官贮能物质的动用也有先后次序。饥饿状态下鱼首先利用
的是贮存性组织中的物质,然后才利用重要器官和运动系统中的结构物质,Zamal 等提出这
是对饥饿的一种适应性对策[12] 。高露姣等在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的研究中发现,
施氏鲟幼鱼饥饿至21 天时,蛋白质含量大幅度减少,脂肪含量减少最快,而肝糖原下降最
- 1 -
快的是在饥饿至第七天时。从动用的程度来说,幼鱼最早大量动用的是糖原,然后是脂肪,
其次是蛋白质;在蛋白质、脂肪和糖原被用作能源而含量下降的同时,水分和灰分的相对含
量逐渐上升[13] [14]
。这与红大马哈鱼(Oncorhychus nerka )等多数鱼类的情况相似 。欧洲鳗鲡
(Anguilla anguilla )在饥饿开始至第47d 主要利用肝脏和肌肉内的甘油三酯,饥饿47 至96d
期间,血液葡萄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