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思维决定一切
第一部分前言(1)
思维差距决定管理差距
——思维就是一种战略资源
目前中国管理界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纷纷传道立说,有所谓本土派、海龟派、实践派、学院派等,他们
各自从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角度阐述了对中国企业如何发展、如何与跨国企业竞争的观点,各有各的精彩。作为一家以“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为经营理念的咨询公司,我们经盛公司力求以国际化视野、本土化运作思路协助中国企业迅速在
新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真正实现“与狼共舞”的中国企业国际化之梦。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在于如何形成真正意义的中国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是对西方科学管理理
论的全盘继承,也不是对中国传统管理模式的全部采纳,它是思考如何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精髓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
之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法。经过多年实践与研究,经盛公司形成了以战略为导向、文化
为核心、人力资源为机制的企业竞争三环模型,本书就是阐述三环模型的主要管理思维,它可以说是对经盛公司众多咨
询项目管理思维精华的高度总结。
任何管理模式都只不过是管理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已,如果仅仅去学习一种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工具或方
法,你只不过是掌握了它的表层,就是“形似而神不似”。只有你掌握了隐藏在具体操作后面的管理思维,你才可以说
是对这种管理模式有了深刻理解,也就是“神形兼备”了。
书中有许多观点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我们喜欢矛盾,因为世界万物本身就是矛盾的存在,管理就是要解决企业存
在的各种矛盾。这些所谓的矛盾,在平常人看来真的是矛盾,但在具有哲学思维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看来就不是矛盾,而
是哲理,是管理的哲理。发现矛盾并善于利用矛盾才是高明的做法,而哲理就是解决矛盾最好的思维方式,非此即彼的
思维方式是常人的思维,他们不能解决也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只能断章取义地进行分析和判断,因此他们眼里看到的
全是矛盾,甚至是谬论!
理性和感性是不相容的吗,科学与艺术是矛盾的吗?错!本书的立足点恰恰是通过感性思维诠释理性,用理性思维
表达感性,用科学的方法表达艺术,用艺术的手法诠释科学。
把白变成黑而令人相信是一种能力,
把白说成黑而令人相信是一种智力!
为什么杨致远不到三十岁就成为世界首富?
为什么李嘉诚能够在常人都认为是低谷的时候大举进军房地产业而成功?
为什么比尔#8226;盖茨四十多岁就成为垄断世界软件行业的巨头?
第一部分前言(2)
年轻没有经验并不是问题,经验只代表过去,并不代表未来;
低学历也不是问题,学历代表的是系统学习和潜力,并不代表悟性;
没有背景也不是问题,背景代表的是资源,并不代表运作资源的能力;
入行时间短也不是问题,行业时间越长代表其惯性思维越强,创新能力越弱。
因此,企业能否成功,物质资源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
企业有没有具备成就成功事业的思维!
任正非,一个中国企业界的世界级领袖人物,他的成功或者许多人会认为是靠背景、学历或某种特殊的关系,因为
在中国,没有背景而能成就伟业的人物实在是凤毛麟角。但从任正非的经历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特殊背景或关
系,他没有政府的背景,个人身份一般,成立的又是民营企业,处身的市场又是众多跨国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的必争之
地。正如他本人所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华为有什么,连有限的资源都没
有……”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任正非成就了令“中华有为”的伟业,尽管华为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正如张端敏所
说:“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从任正非身上,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与其说我们关注的是华
为公司,还不如说我们更关注任正非的思想。当然,中国还有其他一些具有哲学思维的企业家,如联想柳传志、海尔张
端敏,他们都是拥有成功思维的企业家。
那么,成功事业应具有的思维是什么?我们这里并不想去分析什么是思维,只想将企业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一些思维
方式与读者分享。我们认为:成功企业的思维就是平衡企业管理过程中各种矛盾并将其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是哲理性思维。
第一部分前言(3)
本书不是一本成功学专著,也不是教你如何做人的醒世绝言,而是一本讲述如何拥有商海致胜思维的管理书籍。书
中有很多哲理性的内容,但不要将管理误认为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管理首先应该是理性的、科学的,然后才是感性的、
哲理的。但如果你读完本书后只是记住书中一些管理方式或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