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板桥的爱竹人生
篇一:郑板桥的个性人生
郑板桥的个性人生
姓名:金梅 班级:汉语言文学创新实验1班 学号摘要: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他的画闻名于世,一首《竹石》更是家喻户晓。但他之所以在那么多的文人墨客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因为他的诗好、画绝,最重要的是他的性格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是特别与众不同的,而且更能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并得到人们的认可。下文就是要探索他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他落拓不羁的个性人生。 关键词:郑板桥、性格、原因
正文: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是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诗、书、画名世,不仅传扬当时,亦为今世所宝。
郑板桥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早年家道破落。他的父亲郑立庵“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学授生徒数百倍,皆成就”,母亲为人“端严聪慧特绝”,板桥“幼随其父学”,且受其母影响颇多。板桥幼时读书非常刻苦,非常投入,不浅尝辄止,不贪多图快,而是务求专精,这与他幼时受到父母的影响有很大联系。“每读一书,必千百遍”,经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也为他以后的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可视为郑板桥性格形成的家庭背景。
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对郑板桥的性格产生重大影响。郑板桥青年时期的生活是非常穷困的,他是以卖画为生。在勤奋读书、求取功名的同时,他作画营生,分担家庭重负,“日卖百钱,以代耕稼”。但因为他的画“卖与东风不合时”,所以卖不上好价钱,以致“十字街头论担卖”。到了30岁时,父亲去世,生活愈发窘迫,正合了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爨(cuan)下荒凉告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郑板桥当时生活穷困的情况,灶房里连烧饭的柴火都没有了,讨债的人却围上门来,把破旧的屋门敲得山响。当时他的子女经常缺衣少食,难得温饱。他的好友程羽宸仗义疏财,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慷慨解囊,奉千金为寿,才使他扫开寒雾,一洗穷愁,对此他心里十分感激。而正是这种穷困的生活,使他有机会与当时社会上中下层人士接触,充分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他又“喜与禅宗尊宿及期门弟子游”,这样就铸就了他世界观中以儒为主,儒、佛、道三者共存的架构。 儒家的经世致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鼓舞和指引着他孜孜不倦地在科举之路上辛苦跋涉。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要实现经世致用的宏愿,只有做官为宦,手中握有相当的权力之后才有条件得以实现。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能够通向权力的捷径无非有两条:一条是寒窗苦读,科举求达;另一条则是攀龙附凤,干谒权贵,通过引荐取得一官半职。同他那个时代的正直知识分子一样,他选择了科举致仕的道路。尽管他“平生不治经学”,不喜制艺,但也不得不寒窗苦熬,面壁苦读。“十年不肯由科甲,老去无聊挂姓名。”这条路太漫长、太坎坷了,经历了清代三朝皇帝,他才脱颖而出。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尽管与那些皓首穷经、终生不第的知识分子相比,他还算是幸运的,但能在这么长的时间中坚持下来,不因为失败而放弃,绝非常人所能及。
郑板桥的前半生,正如他在《落拓》中自我写照的那样:“乞食山僧庙,缝衣歌妓家。年年江上客,只是为看花。”但他虽然生性落拓不羁,济世之志却从未泯灭四十岁以后还在为功名奔走,直到四十四岁中了进士。由此,我们就能看到他坚毅的性格。这里,就可以视为他的个性之一,坚定信念,为济世的目标不断奋斗。
说道这里,郑板桥的性格也已经初步形成了,儒、佛、道三教共存的三位架构组成的世界观对他后来的为官生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佛教的广结善缘、广施善政和道家的无为而治、功成身退的思想,支持他在范县、潍县做七品县令时,以民为先扶贫济危,让人民修养生息,从而获得“有政声、有?{政”的美誉。乾隆十一、十二年,山东潍县等地连年灾荒,发生了“人相食”的惨事。板桥目睹现状,痛心异常,决定开仓借贷。当时不少官吏怕出事,阻止他这样做,或是劝他先向上司呈报请示。
板桥激动地说:“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随即拨出一批谷子,叫百姓写领条借给,救活了万人的生命。秋后仍无收成,板桥便把借条当众烧掉了。他还沉痛地写下了《逃荒行》、《还家行》、《思归行》等反映灾民悲惨命运的诗篇。以上就可以看出郑板桥关心百姓,以民为先的为官原则,他与其他的官吏不同,真正实现了为民做主的济世宏愿,而道家功成身退的思想也支撑着他在被罢官后又过起了卖画为生的平民生活。
青年时期这种落魄的生活与儒、佛、道三位架构支撑着的世界观,使他形成了落拓不羁、耿介正直的性格,形成了“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的独立人格,形成了同情劳苦农民,憎恶贪官污吏的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农民非常同情,评价甚高。认识到“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在当时那种封建的社会里,他的尊农贱士的见解,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可以看出他独特的人格见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推进乡村振兴.pptx VIP
- 学校食堂承包经营及餐饮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pdf
- 2022年中国银行公司客户经理考试总题库.doc
- 中国哲学史12-两汉经学.ppt VIP
- 中国康复类医疗器械产业加速腾飞,正迎来黄金发展期——2023大型现状调查报告(先进制造2024前沿第9期).docx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 QGDW 10395-2022.docx VIP
- 锚杆静压桩施工设计方案.doc VIP
- 早产儿贫血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2025年).pptx VIP
- (高清版)DG∕TJ 08-88-2021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pdf VIP
- 《寄生虫学检验》课件——结膜吸吮线虫.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