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定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学案答案 【课型】 复习课 【上课时间】2014年3月13--15日 【【学习目标】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解题思路。了解六种语病类型,通过训练,提高辨析语病的能力。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重点难点】 1、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解题技巧 2、在特定的语境中,准确理解并辨析病句的错误之处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考纲解读: 辨析并修改病属于语言文字运用部分。《2014年考试大纲》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明确提出对本考点的考查范围为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并修改病句包括两个能力点: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病句。从近3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题型是四选一单项选择题的形式来辨析语病,没有涉及到修改病句。所以我们在学习辨析并修改病句时要侧重于辨析语病。 【考试说明】要求下列六种病句类型,相关知识梳理如下: 一.语序不当 1.名词附加语(定语不当) 例1: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多层定语的次序:谁的——多少——怎样的——性别——干什么的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例2: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移到“许多”前面) 例3: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 2.动词的附加语(状语不当) 例1: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多层状语的次序: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怎样)——表对象(同谁)。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的同他交谈。) 例2: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 (“不禁”应移到“打”前面) 3.虚词的位置 有些副词和连词是可以有几个位置的,必须在每个句子里把它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下面句子是安排得不恰当的例子。 例1: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到“趁现在”前) 例2: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断章取义,就变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09年高考试题:“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语序不当,“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改为“原材料珍贵,生产工艺繁琐”;)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热血”只能是“沸腾”,不能“呼啸”)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意见”。)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 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6、关联词搭配不当: (1)“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2004辽宁卷】 (应把“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改为“辽宁喜剧演员的演技及其小品效果时”,关联词语也使用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高考试题回放: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09年重庆卷)(“通过”一词使用不当,改为“进行”。)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如:可见对工人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作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