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基本战略 案例预览 1984年,戴尔在自己的大学宿舍开创了dell公司,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系统生产商。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工作站、外设硬件、存储等、2002年这家公司的销售已经超过300亿美元。Dell是该行业绩效最好的公司,自1995年起它的利润率一直超越竞争对手。Dell是如何实现这一绩效的呢? Dell的商业模式:直销。取消了批发和零售环节,可以降低成本。 通过供应链管理令成本结果最小化,削减存货成本,保持交货速度。Dell通过互联网向供应商提供实时信息,供应商可以掌握以分钟计算的需求动向和未来4-12周的预计订货量。Dell的信息还发给供应商的最大供应商。 Dell的最终目标是零库存。现在已经做到了行业最低,库存只有5天,compaq和Gateway高达35天,甚至90天。 Google跌下神坛 Google神话 1998年,佩吉与他的同学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在一个科技论文的数据库索引管理项目中,利用数据挖掘,开发出一个叫作BackRub的搜索引擎。一开始,他们准备将这项技术卖给网络公司。推销不成,他们自建公司,佩吉任CEO,并将搜索引擎取名为Google。 1999年末,作为引入风险投资公司KPCB和红杉资本各1250万美元的融资的条件之一,Google得寻找一位外部人士担任CEO。他们最初的目标人选是时任苹果CEO的斯蒂芬?乔布斯,最后在2001年找来了施密特。 10年过去,Google员工从200人增加到2.44万人,收入从不足1亿美元上涨到300亿美元。尽管竞争对手不断出现,2011年2月它的市场份额还是占到了65.6%(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的数据),是第二名雅虎的4倍多。搜索关键词、基于内容的展示广告,占到Google收入的96%左右。 2005年12月的《连线》(Wired)杂志上,凯文?凯勒赫(Kevin Keleher)撰文《谁在害怕Google?每一个人》。他列举了Google已经和将要涉足的领域——视频、分类广告、电信、操作系统、印刷物、电子商务等,几乎要挑衅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每一家公司。 事实如此,除了搜索和广告,Google还推出了邮箱系统Gmail(2004)、电子地图 Google Map(2005)、收购在线视频网站YouTube(2006)、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2007)、浏览器Chrome(2008)、在线免费办公软件Docs(2009)、触摸屏手机Nexus One(2010)。当然,还有一些如Buzz、Wave等半途而废的项目,以及正在进行中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和无人驾驶汽车等等。 秉持“不作恶”原则,Google无疑是有史以来互联网企业中最具创新精神的一家,它不仅把搜索和广告做得风生水起,顺便也把原有IT企业的业务做得更好且免费,还有诸如开源的Map帮助人们重新看世界、Android等改变了行业生态,甚至把触角伸到了和互联网相关的通信、能源领域。 2010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Google以25.4亿美元的净利润创下单季纪录,营业收入达到84.4亿美元,同比增26%,环比增长16%。 不过,这份财报同时还写到——“我们的业务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可怕竞争,特别是那些试图用网络信息连接用户并提供相关广告的公司。”这些竞争者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雅虎和微软的搜索,第二位是旅游、求职、健康类垂直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网站,来自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的竞争被排到了第三位,但也许,它们才是Google最可怕的对手。 可怕的新对手 2004年8月,Google成就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一单互联网企业IPO,募资19.2亿美元。也是在这年2月,哈佛学生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在宿舍里开启了Facebook注册邀请。没有人能想到,这个出生于1984年的年轻人,6年后就有了5亿注册用户。在2011年的白宫宴会桌上,他和乔布斯一起,分别坐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两旁。 就像当年Google从搜索开始进入互联网,然后取代了微软的位置一样,Facebook从社交网络进入互联网,它甚至都没有去抢Google的核心业务——关键词广告(AdWords) 和面向网站的广告服务(AdSense),却很有可能不费一兵一卒打败它。 回头看互联网的发展,后来居上者,从来不是通过正面竞争从原先的第一名那里抢到位置,而是另辟蹊径,创造并满足了一种新的用户需求,建立自己的王国。这本不是一场零和游戏,不过由于这场游戏的裁判是用户,而用户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他在哪一家停留更多时间,商业利益也会随着用户的转移而迁徙。 此前搜索引擎领先于门户网站,因为门户向所有用户提供同样的信息,而搜索引擎则可以将用户指向他们想要了解的信息。对广告主而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