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 论
导论要解决的三方面问题: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人文精神。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
三、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问题一:我国古代文学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一)建筑反映的中西文化
(二)”我”的定位:
天人合一。
先社会后自我。
自我精神的和谐与独立。
我国文学的人文精神:
(一)乡国情怀
1.故土情怀。
征夫行役、思念故土
游子思乡、迁客怀土
弃官归隐、重视亲情
2.家国情怀。
3.山水情怀。
故土情怀的泛化。
(二)亲情主题
1、爱情:
①民间:奔放热烈;坚贞执着。
②文人:曲折含蓄;真挚缠绵。
③特殊:道德说教化。
2、友情:
不计贵贱,轻利重义,
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①行旅怀思。
②赠答送别。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杜甫《李白二首》之二: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三)人生感悟主题
1、人生感悟。
2、怀古咏史。
3、人生反思。
问题二: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
我国文学在总体演进中形成的特色:
抒情传统。
1.抒情之重。
2.意境之造。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进程:
(一)古代文学的分期原则:以朝代分。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 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二)我国文学的演进历程:
1、先秦:文学发展初期,诗、文是主要样式。
①最早的诗:
a.民间歌谣(非功利性)—(孔子采集删订)
《诗》三百(用于外交460年,功利性实用功能)。
b.楚地风俗和楚地歌谣—《楚辞》—屈原。
两者为中国诗歌之源,《诗经》引领现实主义风格,楚辞引导浪漫主义风格。
②最早的文:
a.散文的原始萌芽状态:政府文告、占卜卜辞、简单历史记事。
b.《春秋》起,历史散文成型。
c.诸子之学兴盛。
③最初的诗、文理论:
文学批评的初始形态,奠定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基础。
2、秦汉:
①汉代:
政治束缚文学。
气势壮大,富于想像,铺张扬厉。
②汉代文学形式:
a.赋。 b.汉乐府。c.历史散文。d.诗文理论:
重功利, “明道宗经” 。 依归儒家思想。
3、魏晋南北朝:
①文学自主:功利之用——一己情怀。
②梗概苍凉的风貌。
③诗文和抒情小赋。
诗歌
a.题材:玄言诗-山水田
园诗-咏物诗-宫体诗。
抒情-娱乐。
b.形式:四言-五、七言。追求对偶声律。
文:骈体文。散文各体俱备。
文学思想:
a.文学独立成科。
b.重要文学理论著作出现。
c.文学批评重要理论范畴出现。
4、隋唐:
诗歌:空前繁荣。
文:改骈为散,改绮靡为质实。古文运动,奠定散文的杂文学方向。
小说:唐传奇。
理论批评:
诗重功利,崇艺术。
散文“文以明道”。
5、宋:
①爱国主题;
②文学样式:
诗歌:
a.以学问为诗,诗带理趣。b.内敛硬瘦。
散文:a.文以明道。b.文体定型。
词:标志性文体。
文学批评:融入理和禅学。
6.辽金:元好问诗文,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7.元:诗文停滞,杂剧盛兴。
8.明:诗文复归典雅庄重,小说、戏曲(明传奇)起,晚明小品文,文学思
潮风起云涌,小说、
戏曲批评盛行。
9.清:诗、词、桐城散
文、小说、戏曲和小说
戏剧理论。
(三)我国文学演进的特点
1.受政局变化的影响。
2.受思想潮流的影响。
3.受地域因素的影响。
4.不同文体发展不平衡。
问题三:如何学习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的开设任务:
(一)展现我国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
(二)了解本民族先人的心灵史。
(三)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
方法要点:
(一)文学史和文学的历史:相对真实性。
(二)独立思维与开放意识。
第一编先秦文学概况
“杂文学”。
《春秋》:鲁国编年史,孔子修订。简录春秋时鲁国、周王朝及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以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表达孔子的政治思想,语言平实简朴。
《左传》:配合《春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