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宋辽金元史学:史学的繁荣与新儒学运动的影响(下).ppt

第十讲 宋辽金元史学:史学的繁荣与新儒学运动的影响(下).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讲 宋元史学:史学的繁荣与新儒学运动的影响(下) 四 《资治通鉴》与“通鉴学” 五 典制体的发展:郑樵、马端临 六 元修三史 四、《资治通鉴》的出现及其影响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仁宗宝元元年中进士,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为官。哲宗登位,拜相为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哲宗元祐元年逝世,封温国公。 史料价值 “臣窃闻司马光之作《资治通鉴》也,先使僚属采摭异闻,以年月日为丛目,丛目既成,乃修长编。唐三百年,范祖禹实掌之。光谓祖禹:“长编宁失于繁,无失于略。”当时祖禹所修长编盖六百余卷,光细删之,止八十卷,今《资治通鉴·唐纪》自一百八十五卷至二百六十五卷是也。”(李焘:《进资治通鉴长编表》) 长编长达6500多卷,3000 多万字。 (《通鉴》294卷、约300万字) 牛李党争,牛僧孺主张舍维州给吐蕃,以妥协求得安宁;李德裕主张坚守维州,抗御吐蕃。取舍之争,历来史有分歧。 北宋元祐年间,在对待西夏态度上,新旧两党发生了类似之争议:旧党主张弃地妥协,新党主张坚守。 司马光赞同妥协,因此在《通鉴》中袒护牛党。胡则在其下注曰:“元祐之初,弃米脂等四寨以与西夏,盖当时国论大指如此。” 音注 《资治通鉴》有许多人名、地名、术语,非常怪僻,难以为时人所解读,胡三省在《音注》中为之一一作注: 《周纪三》“彗星见”,胡注:“彗,详岁翻;又除醉翻,旋芮翻。” 《汉纪三》“阏氏” ,胡注:“匈奴之阏氏,犹中国之皇后。阏,於连翻,氏,音支”。 《唐纪五》:“隋末,歙州贼汪华据黟、歙等五 州,有众一万……”胡注:“歙音摄,黟音伊”。 训诂 《周纪一》“威烈王”,胡三省释文为:“名午,考王之子。谥法:猛以刚果曰威,有功安民曰烈”。 《晋纪十三》“彼乌合而来,既无统一……久必携贰”。胡释曰:“飞鸟见食,群集而聚啄之。人或惊之,则四散飞去,故兵以利合,无所统一者,谓之乌合。” 胡三省 擅长地理和典章制度的注释 《周纪二》显王三十五年“越王无疆伐齐”事,胡疏曰:“浙江有三源:发于太未者,谓之谷水,今之衢港是也;发于乌伤者,《水经》谓之吴宁溪,今之婺港是也;发于黟县者,《班志》谓之浙江水,今 之徽港(新安江)是也。三水合为浙江,东至钱塘入海。 浙,折也。言水曲折于群山之间也。” 《汉纪四》高帝十年“(陈)豨常慕魏无忌(信陵君)之养士,及为相守边,告归,过赵,宾客随之者千馀乘,邯郸官舍皆满。”胡疏曰:“汉律:二千石有予告,有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其告,使得带印绶、将官属归家治病。至成帝时郡国二千石赐告不得归家;至和帝时,赐、予皆绝。” 拾遗 对《通鉴》中记叙不详或遗漏之内容,胡则在其下予以补充。 《周纪一》记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事,胡在此14字后增补了180字,补叙了魏赵韩三家世系,并就三家分晋一事,予以抨击:“三家者,世为晋大夫,于周则陪臣也。周室既衰,晋主夏盟,以尊王室,故命之为伯。三卿窃晋之权,暴蔑其君,剖分其国,此王法所必诛也。威烈王不惟不能诛之,又命之为诸侯,是崇奖妖名犯分之臣也。《通鉴》始于此,其所以谨名分欤!” 辨误 对《通鉴》中的舛错或不当之处,往往直书己见。 《晋纪四》“散骑常侍石崇”条,胡注曰:“前书‘侍中石崇’,此作‘散骑常侍’,必有一错。盖因旧史成文也。”指出司马光在史料取舍上,由于疏忽,导致内容先后矛盾。 胡三省不仅为《通鉴》正文辨误,且作《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对前人的释文,也进行逐一甄别,辨误。 史料价值  引用材料包括日历、会要、实录、国史、奏状、诏旨、贺表、札子、墓志、家传、年谱、文集,及杂史、笔记: “宋南渡后,史学盛行,纪述之事,最称该备,迄今存者固多,而蹐驳亦复不少。独李心传以国史、日历为主,而参之以稗官野史,家乘志状,案牍奏报,百司题名,无不胪采异同,以待后来论定。故文虽繁而不病其冗。且其于一切是非得失之迹,皆据实铨叙,绝无轩轾缘饰于其间,尤为史家所仅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乾隆三十八年校刻序》) “李焘学司马光,而或不及光,心传学李焘,而无不及焘。”(《四库全书总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要录》一书,包括宋高宗一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叙述,也记录了金太宗完颜晟、金熙宗完颜亶[dǎn] 、金海陵王完颜亮三代的史事,为研究宋﹑金等史的基本史籍之一。   该书可与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互为补充,前者有较为全面的叙述,后者则保存了较多的原始记述。有此两书,对高宗一代史实可以得到较清晰的了解。   朱熹曰:“此书无他法,欲其纲谨严而无脱落,目欲详备而不烦冗耳。”(《御批资治通鉴纲目·朱熹与赵师渊书》)   司马光尝语人曰:“自吾为《资治通鉴》,人多欲求观读,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