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眸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有益成分仍对当今社会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儒家文化的影响颇深,尤其是对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导致了法制儒家文化的最终形成。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为伦理道德,法制儒家文化的核心在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如何处理法律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的探索由来已久,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法律与道德是对立统一的,在认识传统文化对法律影响的同时,我们要处理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对今天的现代化法制建设大有裨益。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对古代社会乃至今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土壤中产生,是对古代中国农耕自然经济的家庭血缘自然关系的生活总结与理论提升。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伦理道德,逐渐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及人们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的指导性纲领。儒家文化的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和性格。儒家文化经过曲折地发展,到了汉代,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得以正式确立。从儒家文化产生到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表明了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儒家文化对政治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选拔人才制度及经济制度等方面影响很大,尤其对法律制度,这也是笔者在文中探析的一个主要方面。
一、法制儒家文化在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土壤中诞生
一种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法制儒家文化正是在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等级制度和君主专政等为特征的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末期)和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在传统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下,形成了具有反映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和儒家文化特点的制度文化——法律制度儒家文化,即法制儒家文化。
制度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一定社会条件下造就的。在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其政治思想(其中也包含法家、道家等其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其经济为小农经济,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仅以儒家思想;仅以仁政来治理国家,是治理不好的,所以必须重视法治。法律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必须服务于政治制度,如前所述,政治决定法律,那么政治思想也就决定法律思想,所以儒家文化的思想也就自然而然成为法律制定的指导思想和法律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这就为法制儒家文化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董仲舒的理论学说是在前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学说中有益的成份而形成的,以儒法合流为特色的一种新的封建思想体系”[2] 。这表明法制儒家文化的形成源于儒家和法家思想的融合。“德主刑辅”的思想是对“宽猛相济”、“隆礼重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适合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新思路;它? 作为治国思想和法律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开创了传统文化的新局面——制度与文化的融合 ——法制儒家文化的形成。
法制儒家文化的形成与“引礼入法”是分不开的。礼,如前所说是一种宗法等级制度,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法,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为统治阶级服务,管理国家和社会,调整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一种强制规范。礼和法属于不同的范畴,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引礼入法”是礼和法融合的具体表现。礼和法的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华法系最本质的特征和特有的中华法文化。
礼与法的融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崇尚伦理道德是不可分的。融合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礼为主导,以法为准绳;以礼为内涵,以法为外貌;以礼移民心于隐微,以法彰善恶于明显;以礼夸张恤民的仁政,以法渲染治世的公平;以礼行法减少推行法律的阻力,以法明礼使礼具有凛人的权威;以礼入法使法律道德化,法由止恶而兼劝善;以法附礼使道德法律化,出礼而入刑。法制儒家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的形成就是“引礼入法”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历史时期看,这个过程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徘徊于先秦最终成熟于封建社会的隋唐;从制度文化本身的内涵而言,具体体现在立法思想、刑罚原则及立法活动等方面。
1. 立法思想
汉代后期,汉武帝为振兴国家,维护统治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思想,继而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这种思想的确立根源于董仲舒的维护封建大一统和专制皇权的新儒学的形成。新儒学的形成为“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也正符合当时统治者——汉武帝的统治方略。至此,“德主刑辅”成为汉朝(后期)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得以确立,促进了“引礼入法”的进一步发展。
隋朝建立后继承了以德为主,德刑并用的的正统法律思想,认为德治有利于统治的稳定,隋朝在重德治的同时,没有忽视法治,在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上,明确了“刑可助化,不可专行”,认为法律是治国手段,但要辅助德治,以“德治”思想为指导,达到用伦理道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亚市总体城市设计(2020-2035).pdf VIP
- GB51194-2016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docx VIP
- (完整)混凝土回弹强度自动计算电子表格表.xls VIP
- DG∕TJ 08-2381-2021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pdf
- 建筑物拆除与垃圾清运项目实施方案.docx VIP
-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隧道机电设施)模拟试卷2.docx VIP
- 一种基于钢铁工业多能存储的装置系统和方法.pdf VIP
- 六年级体育与健康上册全册教案.doc VIP
- 钢构件(钢梯、平台及栏杆)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docx VIP
- 1)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联轴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