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和沉积物苯胺类和联苯胺类的测定液相色谱-三重四-生态环境部
附件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土壤和沉积物 苯胺类和联苯胺类
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
质谱法
Soil and sediment — Determination of aniline derivatives and
benzidine derivatives —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 201□-□□-□□实施
生 态 环 境 部 发 布
目 次
前 言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方法原理1
4 干扰和消除1
5 试剂和材料1
6 仪器和设备3
7 样品3
8 分析步骤5
9 结果计算与表示8
10 精密度和准确度10
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1
12 废物处理1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12
附录B (资料性附录)定量模式13
附录C (资料性附录)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14
i
前 言
为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保护环
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土壤和沉积物中苯胺类和联苯胺类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苯胺类和联苯胺类的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验证单位: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市环境监测中
心站、韶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岛津企业管理 (中国)有
限公司上海分析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土壤和沉积物 苯胺类和联苯胺类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警告:实验中使用的标准物质具有较高的毒性或致癌性,溶液配制及样品前处理过程应
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时应按要求佩戴防护器具,避免吸入呼吸道或接触皮肤和衣物。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苯胺类和联苯胺类的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联苯胺、苯胺、4-甲基苯胺、2-甲氧基苯胺、3-甲基苯胺、
2-甲基苯胺、2,4-二甲基苯胺、4-硝基苯胺、3-硝基苯胺、4-氯苯胺、2-萘胺、2,6-二甲基苯
胺、3-氯苯胺、3,3-二氯联苯胺和N-亚硝基二苯胺共 15种苯胺类和联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其他苯胺类和联苯胺类化合物,如果通过验证也可用本方法测定。
当取样量为5g,定容体积为1ml 时,15种苯胺类和联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2~
3 μg/kg,测定下限为8~12 μg/kg。详见附录A。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HJ494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HJ 613 土壤 干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利用原子力显微术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上制作微-清华大学材料系.PDF
- 利用S变换时频等值线图与幅值包络向量实现电压凹陷的分类.PDF
- 利用冠层分析仪测算苹果园叶面积指数及其可靠性分析.PDF
- 利用分子标记将2Ai-2染色体转移到小麦ph1b遗传-IngentaConnect.PDF
- 利用截面数据显示三维涡结构的新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PDF
- 利用汞5461nm光谱线验证塞曼效应.PDF
-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广西桂江流域水体中碳的来源-地球学报.PDF
- 利用聚合物粘弹效应提高驱油效率-断块油气田.PDF
- 利用YBJ原型阵列数据检验强子相互作用模型.PDF
- 列车控制与管理系统TCMSVCU於列车重置与改造的关键应用.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