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唯一专注考研一对一辅导机构
19世纪末的西方经济学说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重大变化。“边际革命”。
边际效用学派(简称边际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宣传边际效用价值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众多人物和学派的统称。该学派以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面目出现,很快成为正统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先驱、奠基、发展和归宿四个阶段。
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重要人物:巴尔本、伯努里、加利阿尼、孔狄亚克、杜尔哥、西尼尔、劳埃德、朗菲尔德、库尔诺、屠能。戈森与戈森定律:第一,随某种需要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直至最后达到饱和状态(效用递减规律);第二,为使一个人获得的享乐总量达到最大,必须让所有享乐都逐渐使之满足,而在享乐终止时,各种享乐的程度或享乐的边际部分彼此相等(效用最大化规律)。戈森定律实际上奠定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后来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19世纪70年代,边际学派在英、法、奥三国几乎同时出现。杰文斯与《政治经济学理论》。
瓦尔拉斯与《纯粹经济学要义》。门格尔与《国民经济学原理》。奥地利学派(或称维也纳学派、心理学派)。洛桑学派(或称数理学派)。
19世纪80年代方法论论战。门格尔与施莫勒的分歧。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方法:对历史学派的批评(“理论的不生产”);从孤立个人出发的抽象法;用人类追求享乐、避免痛苦的心理解释经济行为。经济学成为考察消费的科学,经济概念成为以个人消费为中心的心理范畴,经济关系成为人与物之间的心理反应关系。
庞巴维克与《资本与利息》(第一卷《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与批判》、第二卷《资本实证论》);公开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以边际效用价值论和时差利息论来抗衡。
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品;生产分为“赤手空拳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价值分为主观价值(一种财货对于物主福利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客观价值(一种财货获得某种客观成果的力量或能力),解释主观价值规律的是价值论,解释客观交换价值规律的是价格论;商品价值取决于人的主观判断,物品只有具有稀少性才引起人们的主观评价而具有价值;主观评价的尺度是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决定物品的价值;生产资料的价值是由消费品价值派生出来的。庞巴维克以马市为例,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说明市场价格(客观交换价值),即市场价格由众多买卖者中的“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所限制和决定。庞巴维克认为,边际效用价值论解决了经济学中的重大问题(价值悖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批判利息的“使用理论”;产生利息的交易仍是一种商品交换;所有物品可分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二者价值上的差别是一切资本利息的来源;价值差别来源于人们对现在物品主观评价高,其原因有三:供需关系在现在和将来之间存在差别、低估未来、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利息三形态:借贷利息(一般形态);企业利润(特殊形态):资本家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在经济上是将来物品,需在生产中转化为消费品,“成熟”为能消费的现在物品,二者间出现时间上的差额,形成增加的价值,即利润;耐久物品利息(租金):其价值由一系列不同时间的效用总和决定,在一系列效用中,远期效用的价值总是低于近期的效用价值,因而产生差额,形成租金。土地(使用年无限)为特殊耐久物品,其当年效用价值即为地租。
威塞尔与“边际效用”术语。“归算论”。
瓦尔拉斯与一般均衡理论。
美国理论学派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克拉克把经济学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普遍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部分研究静态经济(抽去变动因素);第三部分研究动态经济(存在一切变动因素)。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把资本生产力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结合起来,用劳动的最后生产力说明劳动的收入——工资,用资本的最后生产力说明资本的收入——利息(图示)。利润是企业家收入,在动态经济中存在。边际生产力理论为资本主义辩护,也是资本家降低工资和要求削减赋税的有效手段。
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统一,资本主义发展速度超过英法,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工人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勾结,镇压工人运动,同时实施“社会改革”,以防止革命。历史学派发展到新历史学派阶段。代表人物:施莫勒、瓦格纳、谢夫莱、布伦坦诺、毕歇尔等。
新历史学派标榜历史统计方法,美化德意志帝国,反对马克思主义。
新历史学派在经济理论上的特点:强调心理的、道德的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美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富兰克林。汉密尔顿。凯里与其阶级利益调和理论。19世纪末产生两流派: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理论学派;以凡勃仑为代表的制度学派。
凡勃仑是美国制度学派的创始人,以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病危病重通知书模板.doc VIP
- 初中数学:2023年丘成桐少年班选拔赛真题(第2轮).pdf VIP
- 2025-2030中国水培蔬菜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水培蔬菜市场规模分析.docx
- 新课标视域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圆”-《圆》大单元教学设计.pptx VIP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5年1月份修订).doc VIP
- 人工智能应用概论(第2版) 课件 第1、2章 初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应用.pptx
- 2025三基三严考试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苗木供货服务计划方案.docx VIP
- 2025年三基三严考试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