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过年的风俗习惯.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傣族过年的风俗习惯 篇一:傣族新年习俗 傣族新年习俗 傣族人民的新 年,按照傣历大约 是农历清明节以 后的第七天。节日 期间,傣族同胞举 行热闹非凡的泼 水、赛龙船、放高 升活动。泼水活动 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用水表达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心中的祝福。泼水有文泼水和武泼水之分。文泼水是对长者,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武泼水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头迎脸地泼。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越感到高兴。 维吾尔族的春节是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新疆,维吾尔,哈萨克,克尔克孜,乌兹别克等突厥民族都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 “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 维吾尔族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诺鲁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着民族盛装举行各种节日活动。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 节日当天日出更以后,维吾尔人要做“诺鲁孜饭”,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加上多种佐料(也加野生调味佐料)煮成稠粥,称作“克缺”或“冲克 缺”( 丰盛粥) 。做这种饭时,不再宰牲畜。从当天午时更起,维吾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后,每户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分别跳舞和唱歌,尽兴表达对新春的欢悦之情。 藏历正月初一为藏历新年, 由于与农历算法不同,藏历 新年和农历新年的日期不完 全相同,一般会有四种情况: 即藏历新年初一和农历大年 初一完全重合、相差一天、 相差一个月或相差一个月零 一天。 根据藏历理论,每32个半月应闰一个足月,这样藏历年与农历春节的日期就形成了一个特定的“3年循环”,即头一年相同,第二年差一天,第三年差一个月,然后再循环。 藏历新年的起始要从每年藏历的12月中旬开始算起。过藏历新年是从藏历1 2月29日开始的。 藏历新年从藏历元月1日开始,15日结束,持续15天。 年?神变节。过年期间,有条件的地方都要举行赛马、射箭、赛牦牛、比长跑、打古朵、唱山歌、弹琴、跳舞、看藏戏等娱乐活动。 回族过年的习俗 2015年开斋节时间是7月18日(星期六)。 回族――开斋节时间:伊斯兰教历十月初一 习俗: 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是穆斯林的斋戒之月,凡符合条件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奉行一个月的斋戒,白天不进饮食。斋月最后一天看月,见月后斋戒完成,次日即为开斋节。清晨起来,沐浴净身,换上洁净的衣服,开始在家中炸油 香、馓子等富 有民族风味的 传统食品。上 午,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礼拜后,还向老弱病残和贫苦之人出散乜贴。然后请阿訇为已故的亲人走坟,纪念亡人。 节日里,男女老少穿上盛装去串亲访友,互送油香,邻居们也相互拜贺。回族穆斯林对开斋节特别重视,庆祝场面十分隆重,所以又叫“回民过年”。 2、贴春联 几个钱买几幅。春联贴在门框上,意义:一是增加新年的喜庆气氛、一是祈求来年有个好用运程。 古时候,人们认为,鬼害怕桃木,为了防止鬼怪进门,人化相在门的两边各挂一块桃木板,上面分别刻上两位据说是专门监察鬼怪行为的神仙的像,称之为桃符,每年一换,以此来避邪报交。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出了一位很有文才的国君孟赧。孟莉是后蜀国的国君,一年除夕,他在桃符版上写下了两句对仗工党、含义吉祥的献岁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孟起的这两句贺岁词,便成了我国最早的对联。自此以后,中国人民的好诗之风便与春节的喜庆气氛融合在一起,文人学士们纷纷把题春联视为一大雅事,至宋代,便已经很流行。据说到了明代,在朱元津的提倡之下,春联大盛,逐渐成为一种过年习俗,不管贫穷富裕,不管识不识字,人们都会在自己的门上贴上一幅大红春联。 3、贴门神 贴门神据说也是起源于挂桃符。在唐代以忘尉迟恭、秦叔宝逐渐演变成“门神”。每到春节,人们便会在大门上张贴二人画像,驱灾压邪。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每夜在寝宫之外都有鬼魁呼号。大将秦叔宝、尉迟恭知道情况后请求为太宗守门,从此以后,太宗睡得很安稳。 篇二:云南少数民族过年习俗 中国春节地方习俗调查 摘要:中国不同地域,风俗习惯是不同,中国的历史是个不间断的连续历史,而承载中国历史文化的地理空间是广袤复杂的,中国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物种,食物,地形地貌,生产方式的区别,使得中国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团圆:传统文化:传统习俗。

文档评论(0)

180****59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