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 【教学重点】
?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 【教学方法】
?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 【教师准备】
?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
?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请举例你听到过哪些声音?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 二、进行新课
? (一)声音的产生
? 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 3.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 4.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5、引导解决:
a.指导学生看教材12页图1.1-1、13页1.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么会发声?
b.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学生自学P13课本,教师指导。
(二)声音的传播?
1、演示:(没有器材,教师讲述)
a.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
? b.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2、哪些事实或实验说明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方案一: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
? 方案二: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
? 方案三: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
?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 学生自学P15第一自然段。
在黑板上画水波。(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
指导学生看图1.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 4、声速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
?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 教师预备: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
? 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
? 3.看烟花时,一看见烟花爆炸,就能听到声音吗?
(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 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 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
? 1.150C时,V声=340米/秒?????? 250C时,V
?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
? 三、课堂小结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 3.声音在介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 4.声速: 150C时,
四、作业布置: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
2.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医诊断学》——四诊(课堂PPT).ppt VIP
- 汽车音响国家标准:江淮T-Box需求说明书_4.0.pdf VIP
- 2025高级起重工技能鉴定精练考试题库资料及答案(浓缩300题).pdf
- 检同期-检无压.pdf VIP
- 装卸搬运服务投标方案数据中心运维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
- 202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最新税收政策解析及操作规范专题培训(郑州市税务局).pptx VIP
- 电线接线缠绕方法规范_电工电线接线与线头处理方法图解.doc VIP
- 甲状腺危象急诊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解读.pptx VIP
- 2021三调工作分类20181119.docx VIP
- 12210104 BF4M2012C备件图册 道依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