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尚书古文疏证
清·阎若璩撰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55037031 内容提要 PAGEREF _Toc355037031 \h 1
HYPERLINK \l _Toc355037032 序 PAGEREF _Toc355037032 \h 2
HYPERLINK \l _Toc355037033 较阅姓氏 PAGEREF _Toc355037033 \h 3
HYPERLINK \l _Toc355037034 卷一 PAGEREF _Toc355037034 \h 5
HYPERLINK \l _Toc355037035 卷二 PAGEREF _Toc355037035 \h 20
HYPERLINK \l _Toc355037036 卷三〔阙〕 PAGEREF _Toc355037036 \h 41
HYPERLINK \l _Toc355037037 卷四 PAGEREF _Toc355037037 \h 41
HYPERLINK \l _Toc355037038 卷五上 PAGEREF _Toc355037038 \h 60
HYPERLINK \l _Toc355037039 卷五下 PAGEREF _Toc355037039 \h 74
HYPERLINK \l _Toc355037040 卷六上 PAGEREF _Toc355037040 \h 93
HYPERLINK \l _Toc355037041 卷六下 PAGEREF _Toc355037041 \h 118
HYPERLINK \l _Toc355037042 卷七 PAGEREF _Toc355037042 \h 151
HYPERLINK \l _Toc355037043 卷八 PAGEREF _Toc355037043 \h 173
HYPERLINK \l _Toc355037044 附朱子古文书疑 PAGEREF _Toc355037044 \h 196
HYPERLINK \l _Toc355037045 跋 PAGEREF _Toc355037045 \h 207
检索
矛盾9处。
本体5处。
内容提要
阎若璩(1636~1704),字百诗,别号潜丘居士,祖籍太原,寄籍山阳。康熙中应博学鸿词科,报罢,为尚书徐乾学延为上客,与修《一统志》。生平博通经史,尤精考证,著述繁富。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所列第一人即为阎氏。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的真伪问题,乃中世纪经学史的一大公案。宋代吴械始疑其伪。朱熹虽也有怀疑,但由他集大成的理学,在哲理上据以为孔门原教旨的十六字,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便出自东晋古文的《大禹谟》。元、明时朱子学已成为帝国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若证明包括《大禹谟》在内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都是两汉人未见的伪作,势必危及帝国的统治学说。因而明代梅鷟著《尚书考异》,虽明斥古文《书》、《传》均属伪作,只是私议而已。
至清初,阎若璩用了巨大精力,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进行考证,开始全面地证伪,并开始逐一揭露其来源。“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据”,“手一书至检数十书相证”,共列举了一百二十八条证据,将孔安国传古文《尚书》判定为伪书,认为《古文尚书》为东晋梅赜所伪。成书半帙,就得到黄宗羲的肯定;尚未刊行,毛奇龄作《古文尚书冤词》与之驳辩,但亦“终不能以强辞夺正理”,“则有据之言先立于不可败也”;于是这部《尚书古文疏证》的声名大噪。加以阎氏晚年,曾受时为皇四子的雍正帝的礼遇,更使其考证备受学者注目。
清代汉学吴派的开山者惠栋继作《古文尚书考》,以后王鸣盛、段玉裁等又续有考证。至丁晏《尚书馀论》,更证明古文《书》《传》的始作伪者是王肃,于是伪古文《书》《传》遂成定谳。因而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被论者称作“祛千古之大疑”。
黄宗羲、纪昀、钱大昕、梁启超、胡适等学者皆以为伪古文《尚书》的定案实归功于阎若璩,汪中认为阎氏《疏证》是“千余年不传之绝学”。梁启超说阎若璩“不能不认为近三百年学术解放之第一功臣”。并认为自阎攻伪古文《尚书》得胜,渐开学者疑经之风。钱穆说:“阎书议论与梅氏同者极多,而多不明引。”
阎氏在世时,此书仅有抄本流传,后由其孙阎学林刊刻(乾隆十年眷西堂刻本)。此外还有内府藏本(当即四库本)、家刻本(当即乾隆十年眷西堂刻本)、吴氏天津刻本、偃师武亿刻本、杭州局本、《续经解》本、同治汪氏振绮堂重修本等。今传《古文尚书疏证》只有九十九条,其余“有目无文”者十二条、“目文全缺”者十七条。
此书版本今据眷西堂本标点,个别有误字,确然无疑者,径改。附录《朱子古文书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