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急性炎症性病变,以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85%-95%由肠道病毒引起,该类病毒有60多个不同亚型,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可病毒等。 主要有粪-口途径传播,大部分在下消化道发生感染入血、经脉络丛侵犯脑膜。 概 况 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脑膜弥漫性增厚,镜下见脑膜有炎症细胞浸润。 侧脑室、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也可有炎细胞浸润。 病 理 一般情况: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儿童多见,成人也可发病。 多为急性起病,症状可有发热、头痛、畏光、肌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等,并可有脑膜刺激征。 成人病程可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儿童常超过1周。 临床表现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胞数可达(10~1000)×106/L。 蛋白质可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辅助检查 1.临床诊断依据: (1)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2)脑膜刺激征 (3)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4)脑电图、CT、MRI要做吗?? 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以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及防治并发症为主。 对症治疗:止痛、抗癫痫、控制脑水肿。 对因治疗:抗病毒---普来可那立。 治疗 其他病毒感染性脑病或脑炎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由人类多瘤病毒中的JC病毒引起,罕见,亚急性致死性,脱髓鞘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内脑白质内广泛多灶性部分融合的脱髓鞘病变。 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病程数月,80%的患者在9个月内死亡。 概 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由麻疹病缺陷病毒感染或麻疹疫苗注射引起,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 脑脊液内细胞数、蛋白质、糖含量正常,血清及脑脊液麻疹病毒抗体升高。 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病程1-3年。 概 况 进行性风疹全脑炎: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十分罕见。 血清及脑脊液风疹病毒抗体升高。 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病程1-3年。 概 况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B型,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杆菌等。 概 况 心肺及其他脏器感染累及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系统,或由颅骨、椎骨或脑实质感染病灶直接蔓延。 部分也可通过颅骨、鼻窦、乳突骨折或神经外科手术侵入蛛网膜下腔。 致病细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蛛网膜下腔后,大量繁殖,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诱发一系列炎性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 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软脑膜炎、脑膜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 病 理 感染症状: 1、发热、寒战或上呼吸道感染表现。 2、脑膜刺激征 3、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4、部分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 1. 血液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数明显增高,通常为(10~30)×109/L,,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辅助检查 2. 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 脑脊液细胞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达(1000-10000)×106/L,蛋白质含量升高,一般低于1.0g/L,糖和氯化物下降。 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阳性率在60%以上,细菌培养阳性率在80%以上, 辅助检查 3. 影像学检查: 头部MRI: MRI优于CT。 辅助检查 1.临床诊断依据: (1)急性起病的发热、头痛、呕吐。 (2)有脑膜刺激征 (3)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明显升高, 诊断及鉴别诊断 2.确诊尚需如下检查: (1)脑脊液细菌涂片、培养发现病原菌。 诊断及鉴别诊断 1)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通常低于1000*106/L,糖及氯化物一般正常或稍低。 2)结核性脑膜炎: 亚急性起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明显,糖及氯化物明显降低。 3)隐球菌性脑膜炎: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通常低于500*106/L,糖及氯化物明显降低,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脑脊液培养可见新型隐球菌。 诊断及鉴别诊断 抗菌治疗 01 02 03 治疗 激素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1)未确定病原菌 三代头孢中的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为首选药物, 其次头孢他啶、头孢唑肟, (2)确定病原菌 根据培养结果及药物对血脑屏障的通透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