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帝国时代古典风格的风光好大方和热河后场长传
佛教音乐伴随佛教从印度经西域传入我国后,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而成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然而从明清到近代,佛教音乐日趋衰微,尤其是十年浩劫期间,遭到了禁绝的厄运。值得庆幸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佛教音乐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作为一种既具有传统民族艺术和道德审美价值,又具有教育感化作用的高雅音乐,正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乃至世界各国民众的喜爱和欢迎。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佛教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同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新课题。
一、佛教音乐在我围传承与发展中的兴衰融合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中的特色音乐,佛教音乐历经了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的兴衰融合过程:佛教音乐最早由于印度的“梵呗”与中原的语言及音乐传统不适应而妨碍了传播,后来经僧人们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渐地熔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于一炉,形成了以“远、虚、淡、静”为特征的中国佛教音乐,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一部分。
东晋时期佛教音乐正式确立了唱导制度,并对其目的、内容、形式、场合进行了规范。庐山慧远开创了以音乐为舟楫,广弘佛法的途径。佛教音乐发展到南北朝之后形成了说唱兼有、声文并茂的讲演艺术,并由此涌现了许多擅长佛教音乐的高僧。如道照、昙宗、慧琚等,他们“尤善唱导,出语成章”。由于他们的积极倡导和传播,梁朝佛法兴盛,红及一时,尤其是北魏笃信佛教,以致“梵呗屠音,连檐接响”,这一时期佛教音乐在各地传播且各有地方特色。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盛旺时期,也是中国佛教文化包括佛教音乐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帝王和上层人士大都是佛教的信奉者,也是佛教事业的支持者和佛教文化的传播者。佛教音乐从寺院走向宫廷和民间,也为佛教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元以后,佛教音乐因市民阶层的出现而日趋通俗化。明清以后,佛教音乐日益深入民间,许多佛曲用民间曲调演唱,受佛教音乐的影响,民间音乐日趋繁荣。从明清到近代,佛教音乐逐渐走向衰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佛教音乐迎来复苏的春天,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佛教事业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佛教音乐也迈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1986年,北京佛教音乐团冲破重重阻力,赴德国、法国、瑞士演出,这是中国古老的宗教音乐第一次走出国门,此后几年,北京智化寺音乐、五台山佛乐、拉卜楞寺佛乐也陆续走向世界。2003年冬天,由北京佛乐团、五台山佛乐团、拉卜楞寺佛乐团、台湾佛光山梵呗赞颂团等宗教艺术家们联袂打造的中国佛乐精粹展演,首次亮相北京中山音乐堂,此次展演对佛教音乐走向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4年春天,中华佛教音乐团相继赴台湾、澳门、香港演出,并远赴美国洛杉机、旧金山和加拿大温哥华进行巡回演出,场场爆满,盛况空前,精彩的演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佛教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美神韵。
二、佛教音乐在传承与发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佛教音乐的恢复和发展来势很好,但绝不能因此乐观,要真正让佛乐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还存在不少问题。
1.人才缺乏。这是制约当前和今后佛教音乐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一些从事佛教音乐的僧众们大多年事已高,要从事大型的佛教演出已力不从心,而一些年轻的僧徒多受社会观念影响,功利意识较强,大多数佛教徒即使是一知半解,也是把它当作自我修行的“工具”,而不是作为传播佛法的“法门”。因此,无论在取材范围、演唱场合、欣赏对象以及创作意图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况且相当一部分佛教徒游离于全国各大寺庙,居无定所。由于后继乏人,从而限制了佛乐的发展。至于研究佛乐的专家教授和从事佛乐研究的专业机构更是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天天生活在晨钟暮鼓中的僧人们对佛乐置若罔闻了,长此下去势必会加快佛教音乐的衰微。
2.重视不够。这一点非常重要,唐代佛教之所以空前隆盛,佛教音乐在创作、演唱上达到较高水平,这与当时的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人士的大力提倡与重视是分不开的。据了解,目前在我国佛教院校中除中国佛学院曾开设过佛乐课程外,其他佛学院几乎没有开设过该类课程,一些音乐院校更是无缘欣赏到佛乐的魅力,使得佛教音乐无法传承,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加上宣传不够,经费的严重不足,佛教部门无法拿出一直被佛教视为身外之物的“钱”来从事正常的佛乐研究;开发、创作乃至出版、发行和弘扬,佛教音乐只好处于韵在深山无人赏的境地。
3.普及不广。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佛教音乐只能在与世隔绝的寺院庙堂以一种极为保守的方式传颂而未能走向社会,加上宣传普及不够,到今天佛乐已鲜为人知,不但老百姓对佛教音乐充满神秘感和陌生感,就连身处寺庙的部分僧众对佛乐也是知之甚少。
三、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佛教音乐不但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度重庆市招聘社区工作者应知应会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室外健身器材供货安装及售后服务方案.docx VIP
- 2025年新能源公司风电场风机倒塌事故应急演练方案.pdf VIP
- 第3课 追求人生理想-【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5.1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pptx VIP
- 隔离技术与院感监测试题.docx VIP
-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VIP
- 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docx VIP
- 新版AIAG APQP第三版和CP控制计划第一版 最新的变化点汇总.pdf VIP
- 第3课 追求人生理想-【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