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文论
普列汉诺夫的“五项因素公式”
19 世纪末(1892-1893)年在写作《唯物主义史论丛》时提出社会结构“五项因素公式”思 想的雏形。他再次概括时,明确地把“社会心理”归入其中,这就是著名的“五项因素公式” 理论。
公式:1) 、生产力的状况
2) 、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
3)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
4) 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 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 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
5) 、反映这种心理特征的各种思想体系
“五项式” 的前两项——生产力的状况、 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是说社会生产方式 是一切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
“五项式”的后三项——在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政治制度、 社会中的人的心理、 各种思想体系——则是指树立于物质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上层建筑。 政治基础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上层建筑是在社会物质基础上形成的,并受制于物质经济基础, “五项式”中,生产力始终处于“第一”位置,是社会 结构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它的变革必然会引起其他因 素的变化;而思想体系虽然“远离”生产力, “更高地悬浮于”物质基础之上,但它最终受 制于物质基础,社会物质生活归根结底决定着社会精神生活。
社会心理说 :某个特定时代的某个民族、阶级或阶层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所自发形成的 具有普遍性的情感、情绪、感觉、愿望、理想、兴趣、习惯、信仰、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等。 是特定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的总和。 (两个显著特征:a、与思想体系相比,具有原始性和素 朴性;b、与个体心理相比,具有大众性和普遍性)
莎士比亚化 :要求作家从社会生活出发,还原特定时空背景下真实的人物与事件;正确 处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人物揭示社会现实的某些本质; 在现实的基础上塑造个性化的 人物,创造富于生活气息、朴实、明快的语言,构思生动丰富的情节等。是现实主义的基本 特征,是马恩对现实主义理论形象化的概括,生动地表述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创作规律。 4、席勒式 :指席勒文学创作中存在从观念出发的概念化、抽象化的倾向,即人物塑造从抽 象观念出发,把人物变成表现作者理想与观念的工具,马克思指出“席勒式”是“把个人变 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
西方典型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
a、17 世纪以前以狄德罗为代表的典型说(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布瓦洛)
b、18 世纪以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个性典型观(莱辛,歌德,别林斯基.
c、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 、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每个人都是典型, 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如此。 ”
a、典型来源于社会生活
b、典型具有鲜明的个性
c、典型应该具有代表性,典型是应当如此的“这个” ,是“有代表性的性格”
d、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其一,现实主义的意思包括两 个层次: 细节的真实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关键。
其二, 现实主义典型包括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两个要点。
其三, 真实再现才能处理号典型环境与典 型人物的关系。典型环境是“充分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包括特定 历史时期的社会大环境和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既包括地理环境,更强调社会背景。典型人 物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是丰富充实而又具有普遍性的“这个” ,同时又离不开典型环境。 ) 1 马克思主义文论
马克思主义悲剧观 、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 (恩格斯) “历史的必然要求” ——指体现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合理要求或理想。 “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旧有势力或不合理因素的存在与仍然强大, 使合规律的合 理要求、理想受到挫败,暂时未能实现。
8、马克思和拉萨尔的讨论: 、马克思和拉萨尔的讨论: 就历史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的一些思想观点和艺术观点进行讨论 拉萨尔:济金根的悲剧根源在于他企图用“狡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目的” ,是“观念 的无限的目的和妥协的有限的狡智之间的辩证矛盾” ,即革命的目的和外交的手段之间存在 着冲突。 马克思:济金根(而胡登多少和他一样)的覆灭并不是由于他的狡诈。他的覆灭是因为他作 为骑士和作为垂死阶级的代表起来反对现存制度, 或者说得更确切些, 反对现存制度的新形 式。 ”
9、索绪尔语言学转向的作用 、
语言论转向曾被称为“哥白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STMA182-2015中文.PDF VIP
- 2025云南玉溪红塔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招聘2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18湖北省施工机具使用费定额.pdf
- 25公安冲刺110考点 -更新版.pdf VIP
- 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吉林省赛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正式版)DB23∕T 3711-2024 《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pdf VIP
- 工业设计审计报告范文.pdf VIP
- 丸红株式会社电子材料介绍.ppt VIP
- 2025年西式面点师(高级)实操技能与理论知识考核试题.docx VIP
- JBL_MS202 迷你桌面音响 说明书.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