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
近50年来,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当年冬季温度偏高概率比较大,1951年以来发生过15次厄尔尼诺事件,我国出现了14个暖冬。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1951年来发生了11次拉尼娜事件,我国出现了8个冷冬。 厄尔尼诺的时间规律 El Ni?o Years 1902-1903 1905-1906 1911-1912 1914-1915 1918-1919 1923-1924 1925-1926 1930-1931 1932-1933 1939-1940 1941-1942 1951-1952 1953-1954 1957-1958 1965-1966 1969-1970 1972-1973 1976-1977 1982-1983 1986-1987 1991-1992 1994-1995 1997-1998 La Ni?a Years 1904-1905 1909-1910 1910-1911 1915-1916 1917-1918 1924-1925 1928-1929 1938-1939 1950-1951 1955-1956 1956-1957 1964-1965 1970-1971 1971-1972 1973-1974 1975-1976 1988-1989 1995-1996 (ENSO) 一·海水温度分布及洋流 二·厄尔尼诺概述 三·厄尔尼诺发生成因及其生命期和基本特征 四·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 一·海水温度分布及洋流 1·海表面温度水平分布特征 从图可知,海表面温度成条带状,沿纬度增加而逐渐减小。 一般来说,低纬度海区水温高于高纬度海区水温。 同一海区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同纬度地区,有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要比有寒流经过的高。 受到大气影响,在海表面向下的几十米的水层里,风浪和海流引起的湍流混合十分强烈,海水温度变化很小,因此被称为混合层。 到某一高度后,很快遇到一个比较薄的水层,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特别剧烈, 这一区域被称为温跃层。 2·海温的垂直分布特征 混合层 温跃层 3·信风对赤道太平洋海水结构的维持作用 问题:为什么温跃层深度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形成表层洋流 赤道潜流 二、厄尔尼诺概述 1、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源出于西班牙文“El Nino”,原意是“圣婴”,也可译作“上帝之子”,因南美沿岸秘鲁一带经常在年末,接近圣诞节时发生这种海温剧升现象,所以才称为圣婴。发生厄尔尼诺时,由于海水温度上升,冷水涌升减弱,鱼类因为得不到浮游生物作食物而死亡。所以厄尔尼诺现象最早引起南美沿岸居民的注意。 概念: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附近的海表面温度持续异常增暖现象 与之相反,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出现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年 拉尼娜年 正常年份 2·ENSO系统 赤道太平洋海温变化与全球大气环流尤其是热带大气环流密切相关。英国气象学家瓦克把热带东太平洋与热带西太平洋气压场存在的气压变化相反的跷跷板现象称为南方涛动(简称SO)现象。在厄尔尼诺期间,东南太平洋气压明显减弱,西太平洋的气压增强。拉尼娜期间的情况正好相反。鉴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之间的密切关系,气象上把两者合称为ENSO(音“恩索”)。这种全球尺度的气候振荡被称为ENSO循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则是ENSO循环过程中冷暖两种不同位相的异常状态。因此厄尔尼诺也称ENSO暖事件,拉尼娜也称ENSO冷事件。 东南太平洋的海平面气压减去东印度洋与西太平洋的海平面气压的差定义为南方涛动指数。当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温升高时,南方涛动指数为负指数。反过来,当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温降低时,南方涛动指数为正指数。 东太平洋地区南方涛动指数的演变曲线 2、瓦克环流 正常状态 厄尔尼诺发生时 赤道太平洋海表水温的分布,由于秘鲁冷洋流沿海岸北上,同时信风使沿岸海水上翻,又冷水向西流时,因爱克曼辐散漂流吸引深层海水向洋面上翻,结果表现出一冷舌从南美沿岸伸向中太平洋;而在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与澳大利亚附近为一海水高温区。 在正常年份,赤道区空气以较强的信风自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并在印尼—澳大利亚北部一带海水高温区上升,至高空部分空气返流回东太平洋,在海水低温区下沉,这样就形成皮耶克尼斯(J.Bjerknes)所命名的瓦克环流。因地形作用,沿赤道区存在着多个瓦克环流,在ENSO年,因偏东信风强度大减,甚至可出现偏西风,原瓦克环流变弱,空气上升区与下沉区的位置可发生很大变化,从而造成赤道太平洋上的气候异常,原多雨的印尼与澳大利亚北部及中非一带出现干旱,而原少雨的中太平洋上各岛屿及南美沿岸出现雨涝。 沃克 环流 太平洋东、西侧气压差值减小 厄尔尼诺现象 太平洋东、西侧气压差值增大 拉尼娜现象 3、ENSO的监测与指标 潮汐站 卫星观测资料传输 海气象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