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 文言文,狭义地讲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文言文阅读是高考中与教材扣得最紧的一个版块。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在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都比较稳定,它所占的分值比重也越来越大。但是,只要基础较好,肯花时间,有效复习,注重积累,文言文部分增分又相对容易,这应引起老师们的高度注意。这里不说历史传承,不讲文化熏染,只从高考的角度谈一谈文言文备考的方略。 一、明确对文言文考查的要求 在进行系统复习之前,先要使学生对考试大纲的要求做到清楚明白,了然于心,使老师指导下的学生备考复习更有针对性,不走弯路。每年《考试说明》公布以后,解读文章触目皆是,此不赘述。 二、明确文言文考题的演变、发展趋势,使备考复习更贴近高考实际。 这就需要老师们注意两点:一是将上一年全国各套试卷中的文言文试题进行研究,看看有哪些新苗头、新趋势,因为各省、市、区的试题是会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学习的,其它省、市、区去年的亮点有可能就是我省明年的考题;二是特别要对本省历年的考题、尤其是近三年的考题认真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或者“信息”。 以“对本省历年的考题进行认真研究”为例,我们把四川2006年独立命题以来的8套试卷中的文言文试题做一个浏览,便能发现三点: 1、选文以史传文为主(只有2009年的选文是一篇出自王安石《慈溪县学记》的杂记)。 2、客观类试题分值逐年减少,而主观类试题分值在逐年加大。 3、考点、题型在稳定中调整出新。实词、虚词、翻译、对文本的理解每年必考,(只有2008年放弃了虚词,设置了一道选择“全部表明郑廉(传主)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组”的筛选、整合信息题。)2013年的新课标卷,考点、题型都有创新,主观题由3个减为2个,实词、虚词、翻译题保留,对文本的理解这个选择题被舍弃,设置了一个概括传主嘉德懿行的主观题,并借鉴北京等地的经验,增加了一个给闻言短文断句的主观题。分值也由19分增加到23分。 三、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注重积累和梳理。 在文言文阅复习过程中,对教材作用的认识,历来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教材全能观,认为只要把教材上的篇目熟读、背诵、理解好,就一定具备了高考文言文的应考能力,所以用很多时间详尽、反复地复习课文;一种是教材无用观,认为所考选文既然来自课外,与教材联系不大,与其在教材篇目上花费时间精力,不如多做课外选文的阅读练习。其实,这都是错误的。 鉴于此,我们应对教材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 教材不能包揽一切,但也绝不是可有可无。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既然是个例子,那就说明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都与此相仿、相似,由此拓展、生发。况且,语言的习得,需要一定的语感和积累,文言文的学习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文言语感和一定的量的积累。阅读一定数量,特别是精读一定的篇目,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王力先生说过:“学古汉语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念三五十篇古文,……宁可少些,但要学得精些。”在谈论学习古汉语时也曾说:“古文很多,不需要都背。我看,背那么五十篇文章就够了。”两位大师的意思都很明确:学习文言文是需要一些语言材料来做基础的,背诵三五十篇是必要的。我想,王力先生的“但要学得精些”和吴晗先生的“背”,应该都是在强调要把文本读懂,学透,弄清楚,最好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在对课外选文的阅读中,不管是通假、活用,还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或是特殊句式,均可以背诵、积累的课内篇目为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助我们走过文言文阅读的沼泽地。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切记浅尝辄止的读读背背,要在词义的辨识、句意的理解、段落的疏通,以及实词的各种现象、虚词的多种用法和意义、典型的句式等方面下足下好功夫。以下方面值得注意。 1、高频率的通假字。把课内外出现的通假字收集、储存,尤其是那些常用通假,要胸有成竹,一眼看穿。如“莫”同“暮”、“说”通“悦”、“蚤”通“早”、“知”通“智”、“具”通“俱”、“禽”通“擒”、“直”通“值”、“属”通“嘱”、“识”通“志”、“要”通“邀”、“匪”通“非”等等。 2、常见常用的古今异义词。如“亲戚”“美人”“成立”“因此”“前进”“不行”“特征”“因为”“然而”“以为”“颜色”“从而”“博学”等,还有一些高频单音节的古今异义词更应牢记,如“白”“穷”“次”“假”“加”“危”“稍”“除”“病”“池”“劝”“恨”等。 3、注意同一篇目内和不同篇目间的比较梳理。 比如复习《孔雀东南飞》时,应着重归纳以下一词多义词语现象: 1)区区(a感君区区怀—真挚 / b何乃太区区—愚拙); 2)相(a.枝枝相覆盖—互相 / b及时相遣归 嬉戏莫相忘 誓天不相负—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 c儿已薄禄相—相貌,模样 ); 3)谢(a谢家来贵门—辞别 / b阿母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