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写的训练.doc
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写的训练
【摘要】教师们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孤立开来,阅读 是纯粹的阅读,作文是纯粹的作文,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写作时没有相应 的习作储备,没有习作的兴趣,没有习作的激情,写出来的文章枯燥、 乏味,没有真情实感,更谈不上习作的技巧。鉴于此,我从“情感的共 鸣、内容的省略、文本的空白、课文的插图、古诗的情景”这五个方面 进行举例、分析,阐述了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作用和怎样抓好阅读教学 中写的训练,以促进作文教学的提高,使学生真正的开心作文。
【关键词】小练笔;情感共鸣;文本空白;情景
“习作难,作文更难。”这是常常挂在语文教师口头上的“感叹句”。 此感叹,道出了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无奈,也透露出了学生作文能力很差。 在巡导中,我们发现了作文教学难的原因。教师们在教学中,把阅读教 学与作文教学孤立开来,阅读是纯粹的阅读,作文是纯粹的作文,这样 导致了学生在写作时没有相应的习作储备,没有习作的兴趣,没有习作 的激感,写出来的文章枯燥、乏味,没有真情实感,更谈不上习作的技 巧。翻开教科书(特别是新教材),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每次作 文前面安排的课文都与该次作文有关,甚至有的口语交际都与作文有 关。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屮要见机进行小练笔,为作文教学做好铺垫。
所谓小练笔,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仿写、续写等,用几句话或一 段写出学生的情感、写出学生的想象,学生会感到轻松、畅快。如何巧 妙地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好写的训练,使作文教学春风化雨般地融入到阅 读教学中,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把握得当,锦上添花;把握不当,画 蛇添足。
1训练在情感共鸣处
课文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切肤体会,仿佛在与作者倾心对话, 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这时的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屮, 此时,正是训练的好机会。一位支教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 先用图片再现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再用深情的朗诵撞击孩子们的心扉, 学生对小女孩的遭遇产生了同情之心,不觉潸然泪下。教师相机引导: “同学们,当你亲眼目睹了小女孩的悲惨结局时,你不想对死去的小女 孩说点儿什么吗?”学生说:“小女孩,你太可怜了,假如你生活在我们 身边,绝不会让你冻死的。^小女孩,我们和你相比,我们多幸福啊! 在家有父母的疼爱,在学校有老师的关怀……”学牛说岀了“比”字,教师 就顺水推舟,“你谈得太好了,能拿自己与小女孩对比,课后就请同学 们以《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写一篇短文。”学生满眼含泪 地写了出来,写出了自己生活的幸福及对小女孩的同情,他们之所以能 写出这些内容,完全得益于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样 的训练使思想教育不再落入牛搬硬套中,而是渐入“润物细无声”的至高 境界,真可谓…举两得。
2训练在句段省略处
有些课文的语句含蓄,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悬念或想像、回味的 余地,这就是句段的延伸。如《珍贵的教科书》、《荷花》等课文中存 在没说完的话,没写完的意境,需要我们去补充、去完善。有的教师在 教学中也注意了让学生口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惑视了 写的练习。我们应该从读到说,在到写,一步一步地为学牛的习作打基 础。《荷花》的第四自然段,是想象丰富、值得回味、延伸的段落,可 引导学生仿写。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渎,再让学生品读,在老师朗 读时,学牛闭目想象,然后翩翩起舞。学生陶醉于荷花的美中,说出了 被荷花陶醉的不只有蜻蜓、小鱼,还有青蛙、蚂蚁……,还引来了其它 花草的嫉妒。“这样美丽的景色,让它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吧!”于是这 段话后面省略的内容得到了延伸:……一池荷花亭亭玉立,犹如仙女 下凡。微风拂过,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摆动轻盈的身子,跳起优美的舞蹈 来。一切都被我陶醉了,我听到风在惊叹,水在赞美。看到了叶在羡慕, 草在妒嫉。青蛙跳过来告诉我,能与仙了为伴是他的福气;蚂蚁爬过来, 告诉我想亲亲我的脸……”这就是由景入情的自然流露,把握好时机, 把“说”伸入到轻松的“写”。
3训练在文本空白处
在教材屮,有些课文只写此,未写彼。有的教师在教学屮只按部就 班地完成教学内容,对与课文相关的另一面不去考虑,也没引导学生去 分析、想象。在此进行写的训练不仅可以使故事得以延续,也可以锻炼 学生的想像力。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只写了志愿军向朝鲜人民告别 的话语,却没有写朝鲜人民如何与志愿军话别。可抓住这个空白引导: 文章写的是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时的情景,既然是告别,就应该是双 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 请你在她们当中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人物,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好 吗?这样,使原文仅仅是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话别,变成了志愿军和朝鲜 人民相互话別,充分表达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文章的主题得 到进一步升华,学生的习作水平也得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