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页
化学教学渗透美育,提高学生素养
聂振军
【作者单位】: 民勤六中
【摘 要】: 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科学品德等科学素养。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值得重视,应认真探索。其实我们的化学课堂中无不存在美,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揭示美的真谛。
【关键词】:化学教学 美育 科学素养 科学方法 科学观
化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知识、方法和态度,从而形成科学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科学素养为目标,这是基础理科教育的共性之一。基本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科学品德。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同时又有较强的理论性,化学实验现象给人以美的直观感受,对物质结构等的理解更需要形象思维和想象力,要提高学生的科学品德、科学能力等科学素养,可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来实现。在学校中,是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相并列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教育,是“五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
1、问题的提出: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鲍姆嘉通主张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去研究人的感性认识问题,于是创立了“美学”,而德国启蒙运动的美学家席勒则将美学理论应用于教育,认为“要使感性的人上升到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要使他成为审美的人”。于是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开辟了一个新的协调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形象化情感教育领域——游戏冲动,亦即美育。从美学史和教育史的角度看,在西方,从柏拉图到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国,从孔子、孟子到苏轼、朱熹,他们虽然没有直接谈到美育的性质问题,但却都认为美和艺术可以陶情养性,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而我国近代的教育家梁启超、王国维则明确提出“情感教育”和“心育”论的主张。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在研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以较明确的语言将美育的性质定义为“情感教育”,从而继席勒之后,为美育进一步确定了独立的意义和地位。美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对绚丽缤纷的现实美、百美齐汇的艺术美的感受和鉴赏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培养情趣,陶冶情操,使自己趋于 完善。然而,美不仅存在于文学艺术、大自然及现实生活之中,而且也 存在于实验性及逻辑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化学之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只是启迪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真谛作缜密、深邃、冷静的思考,显示事物的“美”,而且能揭示其“真”。化学中的美不仅影响到学生科学品德、科学方法、科学观形成、而且能促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但目前通过中学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普遍受到重视,而通过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渗透教育还比较薄弱。
2、理论基础:
(1)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智力活动是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协同活动,它包括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等,其最高形式是创造性。美育通过对美好形象的感知、记忆、鉴赏和创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观察、记忆、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并且大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创造是以右脑的形象思维运用左脑的语言知识的结果。美学观点认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相互促进的。席勒说:“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理论及实验操作时,要十分重视学生对化学理论美和实验美的鉴赏能力。富于美感的化学实验和造型美观的化学教具是形象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因为它可启迪学生智慧,激发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索、追求、发现,从而增长才干,发展创造性思维。
(2)人的智力素养发展与非智力素养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若知识、方法和能力是科学素养中的智力因素,那么,科学观和科学品德可看作科学素养中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虽然并不直接介入认识过程,但它与能力形成密切相关,“在认识过程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和强化作用”,科学品德是整个科学素养的动力系统,维持并支配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影响到一个人所能达到的科学知识与能力的水平。
(3)美育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它的最高层次,趣味教育是它的第二层次,感性教育是它的最基本层次。从根本上说,美育就是人对感性地显现着的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和发扬。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育诸育相比,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教育。它既反对感性、直觉的泛滥,也反对理性的极度扩张,寻求的是感性与理性在不断提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
3、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者要践行美,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美的播种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园丁,,教师的言行美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化学教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