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箭胸隐翅虫属及其近缘属的分类研究动物学专业论文
目录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黑腹沟隐翅虫
目录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黑腹沟隐翅虫 . 17
6.台湾腹沟隐翅虫 .18
三、瑞拉隐翅虫属好白蚁亚属 一18
(一)本亚漏特征 ..18
(二)中国好白蚁亚属分种检索表 ..19 1.百花岭瑞拉隐翅虫 .19
2.纳版河瑞拉隐翅虫 .20
3.龙王山瑞拉隐翅虫 .21
4.菲氏瑞拉隐翅虫 .21
5.海南瑞拉隐翅虫 .22
参考文献 .23
中国箭胸隐翅虫、腹沟隐翅虫和瑞拉隐翅虫属名录 .26 图版 28
致谢 ·4‘7
IV
万方数据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总论
第1章总论
一、前言
箭胸隐翅虫属(Amaurodera)、腹沟隐翅虫属(Tetrabothrus)和瑞拉隐翅虫属 (Zyras)隶属于腹毛隐翅虫族(Lomechusini)前角隐翅虫亚科(Aleocharinae),隐 翅虫科(Staphylinidae),隐翅虫总科(Staphylinidea),鞘翅目(Coleoptera)。此3个 属物种分布于除两极之外的各大动物区系,大部分营自由生活,具捕食性,以小型节 肢动物为食,另有一小部分为植食性。
箭胸隐翅虫、腹沟隐翅虫和瑞拉隐翅虫分别具有独特的生活环境。箭胸隐翅虫喜 欢生活在潮湿高温的环境,该属的所有已知种类均分布于东洋区,其主要的栖息环境 是林宽阔林溪流边的落叶层中。腹沟隐翅虫属分布横跨了古北区、东洋区和澳新区3 个动物区系,其中有的种类后翅发达,分布广泛,如日本腹沟隐翅虫(TetrabothFIIS
]aponicus),广泛分布于古北区和东洋区。也有的种类后翅退化,不善于飞行,分布 范围较窄,如台湾缩翅腹沟隐翅虫(Tetrabothrus semiapterus),目前仅知分布于台湾。 腹沟隐翅虫多数生活在于燥的树梢、灌木层中,由于其生长环境与举腹蚁非常接近,
通常两者一起被采集者所发现,曾一度认为腹沟隐翅虫的寄主是举腹蚁。瑞拉隐翅虫 属是腹毛隐翅虫族中成员关系最为混乱的一个属,近些年来,国外的一些学者对该属 的部分亚属进行了修订,一些亚属被提升为属级水平。例如日本学者Mamyama(2006) 年对瑞拉隐翅虫下佩拉隐翅虫亚属(Pella)进行修订,将其提升为独立的属。瑞拉隐 翅虫成员生活环境丰富,有的喜欢栖息于潮湿的腐殖质中,有的以动物尸体上的蛆为 食,有的和白蚁生活在一起。本文中涉及的瑞拉隐翅虫均属于好白蚁亚属(Termidonia) 的种类,。色们总是生活在白蚁窝附近,但其生活史和习性至今尚未报道。
我国隐翅虫资源丰富,根据我们研究室掌握的标本,我国箭胸隐翅虫、腹沟隐翅 虫和瑞拉隐翅虫中还有不少未知种类,深入调查和研究这类隐翅虫对认识和了解此类 昆虫的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研究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协 同进化提供重要材料。
二、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历史
Fauvel(1905a)在外来隐翅虫一文中提出箭胸隐翅虫属(Amaurodera)定义, 同年他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又发现1新种(Fauvel,1905b)。事实上早在1858年已有
1
万方数据
第1章总论
第1章总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者发现箭胸隐翅虫,但把它们归入了其他3个属,即Falagria veluticollis Motschulsky, 1858、Drusilla bomfordi Eppelsheim,1 890和Astibus opacicollis Eppelssheim,1 895。 Fenyes(1918)将Falagria veluticollis Motschulsky归入箭胸隐翅虫属,并将其指定为 箭胸隐翅虫属的模式种。Assing(2003)对Drusilla bomfordi Eppelsheim,1 890和 Astibus opacicollis Eppelssheim,1895进行修订将其都归入箭胸隐翅虫属。Cameron (1925,1928,1939a,1941,1943)发表了分布于印度、婆罗洲、菲律宾6个箭胸隐翅
虫新种,即A.nigra、A.simillis、A.elegans、A.soror、A.philippina和A.intermedia, 并编制了印度箭胸隐翅虫分种检索表。Coiffait(1982)发表1个产自尼泊尔新种彳. martensi Coiffait。Pace(1986)发表1个分别分布于泰国和缅的新种A.thailanensis Pace、A.birmana Pace:次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棕榈蓟马的抗药性及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毒特性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论文.docx
- 动车组转向架用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研究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论文.docx
- ecn肝素前体多糖的合成调控研究食品科学专业论文.docx
- t92钢多轴应力状态下的蠕变试验研究动力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中国新诗的时间抒写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docx
- hcd法制备ito薄膜的研究集成电路工程专业论文.docx
- 中印服务贸易出口技术结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docx
- 砂土液化时间效应的剪切波速表征研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论文.docx
- 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民族学专业论文.docx
- 多模多频无线发射机可编程镜频抑制滤波器设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