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锡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涌水量预测.docVIP

某锡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涌水量预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锡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涌水量预测.doc

PAGE PAGE 7 某锡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与涌水量预测 刘相利 赵旭林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北京 100070) 摘要:矿坑涌水量预测是一项比较困难和复杂的工作,本文在论述、分析某锡矿区矿床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对矿坑涌水量进行了初步预测,为矿山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比拟法;地下水动力学法;矿坑涌水量 Analysis of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s and Forecast of Water Inflow in One Tin Mine LIU Xiang-li ZHAO xu-lin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ng & Metallurgy Beijing 100070) Abstract: The forecast of mine water inflow is a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work. This paper deals with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one tin mine and predicts mine water inflow by means of hydrogeological analogue method and groundwater dynamics method,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ine. Key words: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hydrogeological analogue method;groundwater dynamics method;inflow of mine 引言 矿坑涌水量是矿床疏干、确定排水设备的主要依据,其预测的可靠程度,直接影响矿床的合理开发和安全生产,因此对矿坑涌水量的 作者简介:刘相利(197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地质设计、研究工作。 准确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矿坑涌水量预测比较复杂,方法众多,不同水文地质条件特征的差异,反映在计算可靠性上也有相当大的差别。笔者在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坑涌水量的预测,为矿坑排水设计和防治水提供依据和参考。 1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1.1矿区地质概况 某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的粤东隆起区,属莲花山断裂带南断裂的陆丰背斜褶皱构造区,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区内出露地层为下侏罗统金鸡组(J1j)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上侏罗统高基坪组(J3gj)陆相酸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第四系。 下侏罗统金鸡组为赋矿围岩,为一套浅变质的云母石英砂岩及石英砂岩夹千枚状泥岩。 矿床出露地表,沿北东向以脉组平行展布,主矿体埋深420 m,矿体倾向153°,倾角48~54°,平均厚度2.80 m。 1.2矿区含(隔)水层特征 矿区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和构造裂隙含水层。 1.2.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Ⅰ含水带) 分布于矿区山前平原地带,主要含水岩性为冲洪积和坡积亚粘土、中细砂、粗砂、碎石,水位标高0.48~6.71 m,含水层厚度13 m左右。单位涌水量0.041~0.177 L/s·m,渗透系数1.788~3.71 m/d。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 1.2.2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Ⅱ含水带) 区内基岩风化深度一般60-80 m,含水层厚度一般12~27 m,最厚达80 m,平均厚度25 m。水位标高10.3~33.52 m。单位涌水量为0.001~0.053 L/s·m,渗透系数0.004~0.196 m/d。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直接入渗及第四系孔隙含水层补给。水化学类型为SO4-Mg型,PH值5.1~6.4。 1.2.3构造裂隙含水层 区内构造发育,可见到较大破碎带,次为小断裂及围岩构造裂隙。依据空间分布,划分三个主要含水带:(1)F11断裂含水带(Ⅲ含水带):含裂隙承压水,平均厚度34 m,水位标高11.39~34.30 m,单位涌水量为0.036~0.147 L/s·m,渗透系数0.189~0.6503 m/d。水化学类型为SO4-HCO3-Ca型,PH值2.9~6.3。顶部为坚硬完整石英斑岩脉隔水层,底部为主矿体顶板绢云母石英砂岩隔水层。(2)主矿体断裂含水带(Ⅳ含水带):含裂隙承压水,平均厚度44 m,水位标高11.77~38.92 m,单位涌水量为0.0016~0.349 L/s·m,渗透系数0.0024~0.3864 m/d。水化学类型为SO4-Na型,PH值2.8~3.6。顶部为主矿

文档评论(0)

153****2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