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域文化(阜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地域文化—阜阳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皖北重镇阜阳,由北而西分别与苏、鲁、豫三省相邻,自古以来便有“襟带长淮,控扼陈蔡,东连三吴,南引荆汝;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海内屏,东南枢辖”之评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南北文化分野交界线上的阜阳,时时处于南北文化的交融、对流之中。 阜阳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 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从此地域概念在阜阳逐渐形成。而到了秦代首次设置了汝阴县。汉开始归属于汝南郡。三国时魏设置了阴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清为颍州府,清雍正十三年,颍州更名阜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  北部以亳州市为中心的区域,同样经历了氏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商代为都城,“汤始居亳,从先王居”。春秋置焦邑、秦置谯县、领有今亳州境内的谯、城父,属泗水郡,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三国设谯都,东晋属谯郡,北周始置亳州,隋复置谯郡,唐置谯郡,宋归淮南东路,元置归德府,明降州为县,后复升为州,清属颍州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亳州为阜阳地区下辖一个县,称亳县。一九八六年始改县为市,称亳州市,仍归属阜阳地区。历史上颍、亳两州南北相望,随着封建政权更迭,而隶属不一,形成了两个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2年),颍、亳二州首次并为统一版图,“省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的亳县,属颍州”。弘治九年(公元1469)亳县复升为州,与颍州为颍州府,又降亳州为亳县,正式纳入颍州管辖之内,形成了东西四百里,南北七百里的广大地域。不仅包括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区霍丘县的大部分地界。1998年2月,亳州市从阜阳市划出,由省直辖。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划归亳州市管辖。   目前,阜阳市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颍上、阜南四县及颍州、颍泉、颍东三区。 阜阳传统饮食是徽菜中沿淮风味的代表,鲜咸可口,酥脆爽辣,善用辣椒提味,烹调技法都用烧、炸等。徽菜中的众多著名菜品都出自阜阳,而地方小吃中,比较著名的像连老大坛子肉,用小沙锅做容器,腊菜炖红烧肉,配米饭,肉浓香略带腊味。陈怪咕卤肉,鲜肉在盐水里泡,加上十二味中草药的特殊工艺,肉味香头足,有鲜有嫩,每天只售二十斤。老温面条,老温的面条功夫在汤,号称百年老汤,每天煮两只鸡,加一点肉,放入那个经年不清理的汤锅里,面条里点缀着鸡丝,少许肉块。白和尚牛羊肉,配方极独特,牛肉切得像纸一样薄而不碎,能将很小的一块切成一大碟,牛羊肉汤配地锅馍。三鲜面,面条手工独特,做法与一般手工不同,师傅在面板上方的墙上掏洞,将擀面杖的一端放在洞里,另一端用来压面,所做的面条入口有质感。特色的包子、蒸饺、蒸包子和蒸饺的笼壁是用东北的一种草制作而成,底下铺有藕叶,蒸出的包子、蒸饺清香怡人。四味元宵,在一锅里同时放入芝麻型、桂花香型、花生香型及肉香型的汤圆,味道丰富而且互不串味。另外,还有狮子头馍、烤方肉、油炸盒子馍、格拉条等。 阜阳传统建筑文峰塔坐落于阜阳市颍州路的附近,根据近史志的记载,由于当地奎星楼较矮,文星不被显露,因此这里的文风不振,且很少功名,故而在康熙三十五年,即公元1696年在这里修建文峰塔用以振兴阜阳地区的文风。该塔属于全砖制的结构,整体为七层八边形,高为31.8米,每层均设有一个塔心室,塔的北门为阶梯入口,可登盘旋梯道至顶层。奎星楼坐落于阜阳市老城东南城墙的交结之处,故而也被称为“拐角楼”,据说在晴天时登楼可以远望霍山,因此在旧县志中又被称为“望霍楼”,当地俗称为“三篷塔”。该塔最初是在明朝万历二年,即公元1574年,由当时的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时所修建的敌楼,至清朝同治九年,即公元1870年曾被重修。该塔为全砖制的结构,整体为三层六边形,高为9.93米,三层均设有室,但却互不贯通。 要揣摩阜阳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得不说阜阳社会人文了,因为只有一个地区的人文背景才会对当地人影响最为深刻。而要想揭示这种现象的根源,就不能单单用文化这一概念。一个地区文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当地人的性格。阜阳人的性格最突出的是豪爽不羁,且阜阳人重礼节,讲排场。阜阳地处淮北平原,这里有黄河,淮河带来的深厚的黄土层。由于土地肥沃,这里很早就形成了相当高的农耕文化,在这里,你走上半天也看不出地势的起伏,无论你向哪一个方向看都是平坦的黄土地。这种广阔的地域同时给了阜阳人豪爽,粗犷的性格。 在江南,你会发现每家吃饭都是用一个酒盅一样的小碗盛一团米饭方方正正地坐在屋里的饭桌上细细地吃,而在阜阳的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