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夏商周考古讲稿.pptVIP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商周考古 所谓夏商周考古,指的是以中国考古学中以夏、商、周三代历史阶段来划分的断代考古,其中周代考古通常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段,而东周考古中的战国一段有时被划入下一阶段即“战国秦汉考古”。 另外,此段考古学也涉及到先夏、先商、先周之考古。 绝对年代上通常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末。 夏商周考古的特点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转变时期。 在社会发展阶段上,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在生产工具方面,则分别是由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阶段。 这个时期,大规模农业与各种手工业的兴起与繁荣,城市的广泛修筑,大型宫殿的建造,文字的形成等等,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史的最早一段。 夏商周考古的阶段划分 分为3大阶段6个时期(每一段各分两个时期) 第一阶段:夏—商武丁之前(公元前21世纪—前13世纪) 这个阶段,青铜时代开始,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奴隶制度产生且初步发展。又可分为两期。 第1期:夏代 (约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 这个时期,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表现在: 1.青铜冶炼技术开始出现,在生产、生活中开始出现少量小型青铜器,并有了专门的青铜武器和青铜礼器。 2.城市开始修筑,杀人祭祀的现象已经存在,占卜之风已很盛行。 3.大量的陶器上存在刻划符号,有的非常接近文字,有的可能就是文字,是文字的萌芽、形成时期。 典型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郑州大师姑,山西夏县东下冯。王城岗、瓦店、新砦、花地嘴。 第2期:商汤—武丁以前 (公元前16世纪—前13世纪) 这个时期青铜文化有了初步发展,奴隶制国家机器开始加强。表现在: 1.大型青铜礼器开始铸造,多种青铜武器大量存在,后期开始使用陨铁、青铜合制的复合武器。 2.用人祭祀、殉葬的现象比较普遍。 3.大规模夯土城墙开始修筑,大型设防城市兴建。 4.出现了真正的文字,包括陶文和朱书陶文。 5.手工业与农业分工扩大,手工业内部也有了分工,手工业作坊有了一定的布局。 6.商品生产开始发展,出现了大量贝币。 典型遗址有:河南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包括二里岗)、郑州小双桥遗址、焦作府城、洹北商城,湘北黄陂盘龙城,山西垣曲商城,河北藁城台西遗址等。 第二阶段:商代后期—西周早期 (商王武丁—西周昭王, 约公元前13世纪—前10世纪中叶) 青铜文化由发展期走向高峰,奴隶制达到鼎盛时期,民族融合大发展。 第3期:商代后期 (武丁—纣王,约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中叶) 奴隶制国家高度发展,中国青铜文化达到了顶峰。表现在: 1. 大型宫殿群和陵墓群开始建造。 2. 青铜冶炼规模扩大,青铜冶炼技术先进。如著名的司(后)母戊大方鼎,重832.84公斤,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9厘米,如此规模是空前的。 3. 人殉、人祭制度普遍流行,用人之数量多得惊人。 4. 大量甲骨文和金文开始出现。 5. 在生产上大量使用奴隶劳动,出现了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6. 手工业的内部分工与协作已发展到新的阶段。 7. 在遗址中,常见到海贝,说明商业交换有了一定的发展,贝币普遍地使用。 典型遗址有:河南安阳殷墟、信阳地区晚商墓,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墓、苏埠屯大墓等。 第4期:西周早期 (前11世纪中叶—前10世纪中叶) 文化面貌与商代后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新的发展。表现在: 1.建造大型宫殿,仍然流行人殉制,青铜礼器普遍使用。 2. 与商代不同的是,西周早期宗法等级关系日趋形成,封建藩属遍及全国,国家机器日益完善。 3.甲骨文继续使用,金文大量出现,长篇铭文增多。 典型遗址有:陕西周原(扶风、岐山之间)、丰镐,北京琉璃河(西周燕都),山西曲村—天马遗址(曲沃、翼城交界处)。 第三阶段:西周中晚期至春、战之交(公元前10世纪中叶—前5世纪中叶) 青铜文化趋向衰落,开始走向铁器文化;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开始形成。 第5期:西周中晚期—春秋早期 (周穆王—晋文公称霸, 约前10世纪中叶—前632年) 奴隶社会开始衰落。西周王朝的覆灭,表明奴隶制国家已经一蹶不振。表现在: 1.青铜器制作上已经呈现出衰竭的现象,青铜酒器锐减。 2.人殉制开始走向衰落,用人殉葬的场合和用人数量都有所减少。 3.反映奴隶主、平民、奴隶身份等级的礼器、礼制出现了僭jiàn越现象。 典型遗址有:陕西西安沣西,河南陕县上村岭虢国墓地等。 第6期:春秋中晚期 (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中叶) 这个时期,奴隶制走向瓦解,封建制开始兴起。表现在: 1.宗周力量衰弱,列国文化发展起来,地方特色突出。 2.新型城市出现,手工业昌盛,金属铸币已经产生,商业发达。 3.冶铁术已经发明,铁器工具开始代替青铜工具。 4.礼器僭越现象更加严重,奴隶制社会的“礼崩乐坏”的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