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讲课.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题 男性患者,22岁,右下磨牙后区胀痛不适3天,X线检查:右下颌第三磨牙近中低位阻生。试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如不作处理,炎症继续发展,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与体征。 1.常以急性炎症形式出现。初期患者自觉患侧磨牙后区胀痛不适,咀嚼、吞咽时疼痛加重。如病情继续发展,局部可出现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2.全身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 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 适等,白细胞总数可稍增高, 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 3.慢性冠周炎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仅局部有轻度压痛、不适。 4.口腔局部检查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或用探针可在龈瓣下探到有未萌出或阻生的智齿牙冠存在。智齿周围软组织及牙龈可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糜烂和触痛,有时可从龈袋内压出脓液。化脓性炎症局限后,可形成冠周脓肿,有时可自行破溃。注意:不要遗漏对相邻的第二磨牙的检查。 5.口腔局部检查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或用探针可在龈瓣下探到有未萌出或阻生的智齿牙冠存在。智齿周围软组织及牙龈可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糜烂和触痛,有时可从龈袋内压出脓液。化脓性炎症局限后,可形成冠周脓肿,有时可自行破溃。注意:不要遗漏对相邻的第二磨牙的检查。 ?6.X线片检查有助于了解阻生牙的生长方向、位置、牙根的形态及牙周情况。在慢性冠周炎的X线片上,有时可发现牙周骨质的阴影(病理性骨袋)的存在。有时第二磨牙远中颈部可因阻生牙等局部因素导致龋蚀,检查时亦应给予注意。 1.下颌智齿冠周炎合并面颊瘘或下颌第一磨牙颊侧瘘时,可被误认为第一磨牙的炎症所致,特别在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存在病变时,更易误诊。 2.应与第二磨牙远中颈部龋引起的牙髓炎或牙槽脓肿相鉴别。 3.应与第三磨牙区牙龈的恶性肿瘤相鉴别。 腮腺部位的肿瘤。 症状:触诊包块呈结节性或囊性。包块界限清楚,能活动或粘连、固定,面瘫。 1.病史注意肿块发现时间,有无疼痛,曾否用过抗生素,疗效如何。? 2.仔细触诊包块的大小、范围、软硬度、呈结节性或囊性。包块界限是否清楚,能活动或有无粘连、固定否,有无面瘫。? 3.根据病史和检查,分析包块的性质,良性或恶性,有无包膜。必要时应作腮腺造影、核素扫描或B型超声检查。? 4.一般术前不作活检,必要时作术中冰冻活检确定性质。 腮腺内主要神经血管的排列 纵行组 颞浅动静脉 耳颞神经 面后静脉 颈外动脉 横行组 面神经 颌内动静脉 面横动脉 来自舌咽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耳神经节后换元,随耳颞神经的腮腺支进入腮腺,司腮腺分泌。 来自交感神经颈上节的节后神经纤维随上颌动脉的分支参入耳颞神经,分布于腮腺、腮腺血管及耳颞部皮肤的血管、汗腺及立毛肌,司腺体的分泌和血管的收缩。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常发生患侧耳颞部放射性放散痛。 耳颞神经损伤时,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错位再生,形成“短路”,导致当有味觉刺激时,耳颞部皮肤潮红或出汗,临床上称之为味觉出汗综合征。 腮腺彩超 腮腺病理检查 根据病史和检查,分析包块的性质,良性或恶性,有无包膜。必要时应作腮腺造影、核素扫描或B型超声检查。 一般术前不作活检,必要时作术中冰冻活检确定性质。 询问病人肿块发现时间,有无疼痛,曾否用过抗生素,疗效如何。 仔细触诊包块的大小、范围、软硬度、呈结节性或囊性。包块界限是否清楚,能活动或有无粘连、固定否,有无面瘫。 腮腺间隙与咽旁间隙和翼颌间隙直接相通故腮腺区肿物亦可扩散至咽旁间隙和翼颌间隙 (一)治疗: 1、多形性腺瘤和低度恶性肿瘤,宜作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摘除术。鳞癌和腺癌应将面神经一起切除,或保留未受侵犯的部分面神经。 2、切除面神经干后,可将耳大神经移植桥接于面神经根部与分支处之间。? 3、面神经切除后,如所留神经于根部过短,不能够移接,可考虑用副神经或舌下神经的降支接于面神经远心端以替代面神经的功能。 4、腺癌侵犯腮腺仅为部分者,亦应将腮腺(浅叶和深叶)全部摘除。? (二)麻醉: 一般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 (三)术中注意点:? 1、切口暴露应充分。? 2、如寻找面神经下颌缘支,可在下颌角上下1.5cm宽度的范围内,在颈阔肌与深筋膜之间,钝性分离寻找。在下颌角附近的嚼肌筋膜表面尚有一层菲薄的结缔组织,通常透过此膜即可显露细长的面神经下颌缘支。 3、如寻找面神经颊支,可在腮腺前缘、腮腺嚼肌筋膜浅层、腮腺导管之下方寻找。? 4、找面神经总干,应在腮腺后缘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分离,直至暴露二腹肌后腹止端处。在肌止端与外耳道软骨所成角度的分角线上、乳突根部寻找面神经总干,常见耳后动脉在其浅面向后越过。 5、找出面神经分支和总干后,即沿分支或总干分离出面神经各分支,同时切除其浅层的腮腺组织。? (四)术后处理?: 1、逐层缝合,充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