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二) 主讲人:阮航 For 哲学2009级 第二讲 导论(二):如何理解中国文化 一、结合中国历史来理解中国文化 二、从伦理角度把握中国文化的精神 三、概说孔子之前的中国文化 四、思考题 一、结合中国历史来理解中国文化 (一)历史对于理解文化的重要性 (二)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一体不分 (一)历史对于理解文化的重要性 要真正理解文化,就不能仅仅视之为陈迹,而必须看作活的生命。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现在,如有人拿了许多经书堆在我们的面前,问有什么用处,那么,我们可以干脆答道:没有用。因为《诗经》里的诗已不能唱了;《易经》里的占卜是我们不信的;《礼经》和《礼记》中许多琐碎的礼节,看着也头痛;《春秋》中的褒贬予夺,完全表现阶级思想,决不是现代的伦理;《尚书》里记的说话动不动叫着上帝和祖先,我们的理智也提不起这种信仰了。这种东西,实在只有一种无用的用处,就是它的史料价值。 另参看【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博物馆”隐喻 (一)历史对于理解文化的重要性 只有扎根于历史之中才能真正体味文化的生命。 钱穆:《国史大纲》篇首语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一)历史对于理解文化的重要性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减,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一)历史对于理解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各种文化符号,若不结合历史来理解,则要么只能凭臆测,以今解古,要么只会视之为空洞无物的外壳。 《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大学?传十》: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二)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一体不分 1中国文化尤重在历史中表现。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 中国历史之特点:1悠久。2无间断。3详密。(参钱穆:《国史大纲》引论) 2中国历史也重在从文化角度来叙述,以表现活在历史中的文化精神为己任。 司马迁:《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二)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一体不分 3历史记人事,而中国历史尤重记人,褒贬人物以见精神。 《史记?太史公自序》转述董仲舒语: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结语:由中国历史中才能见中国文化之个性、文化生命之兴衰,把握文化之精神以求发展。 二、从伦理角度把握中国文化的精神 中国文化又尤重伦理。 (一)理解文化个性的方法 雅斯贝尔斯“文化轴心时代”说。 牟宗三“文化通孔”说。 (二)孔子所奠基的文化方向 对历史文化的伦理解释。举例:对《诗》的解释。 对历史人物的伦理评价。举例:解《易》与《春秋》 三、概说孔子之前的中国文化 (一)“信史”前的传说 (二)安阳与商代文化 (一)“信史”前的传说 (参见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1中国人种之起源 中国人种之起源虽不可考,但可以由传说略知远古中国人生活之一二。 (1)君主相传号为林、蒸。 “林、蒸,君也”。(《尔雅》)古代部落,其酋长多深居山林。 (2)唐虞时诸侯之长尚号为岳。 古代诸侯之长,多居山岳。 (一)“信史”前的传说 (3)巡狩之朝诸侯必于山岳。 舜巡四岳,禹会诸侯于涂山。 (4)人民相传号为丘民。 “得乎丘民为天子”。(《孟子》)“降丘宅土”。(《尚书?禹贡》) (5)为帝王者必登山封禅。 由此似可推论:中国之形成,初为散居山林之部落,为水所隔。后逐渐混合,谋便交通,始有开辟河流、制作舟楫之事。 (一)“信史”前的传说 2洪水前重大文化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重点内容整合练习含答案及解析.pdf
- 植物界 一、植物界的主要类群.ppt VIP
- 【36页PPT】CQI23模塑系统评估.pptx VIP
-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模拟练习题附答案6.doc
- 2022-LY-022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pdf VIP
- (高清版)W-S-T 403-2024 临床化学检验常用项目分析质量标准.pdf VIP
- YYT1437-2023 医疗器械 GBT42062应用指南.pdf VIP
- 2025年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全导+地导》真题卷(含答案).pdf VIP
- CBT 3000-2019 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docx VIP
-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