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知识论-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PDF

德性知识论-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性知识论-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

《东南学术》2003 年第 1 期 德 性 知 识 论 陈 嘉 明 ( ) 摘  要 : 德性知识论 virtue epistemology 是当代西方知识论中产生的一个新研究方向。它是在 已有的内在主义义务论与外在主义的可信赖论的基础上 , 运用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 尤其是亚里斯多德 的 “德性”概念 , 来解释规范性认识的产物 。知识由此被定义为 “产生于认知德性的真信念 。”文中 讨论了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索萨的 “德性视角主义”, 包括它的作为能力与倾向的 “理智德 性”、作为思想品格与知识性质的 “理智德性”、以及 “德性的视角”等基本概念框架 , 并论述了德性 知识论的最新发展状况 。 关键词 : 德性知识论 ; 德性视角主义 ; 知识论 中图分类号 : B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 1569 (2003) 01 - 0116 - 08 ( ) 德性知识论 virtue epistemolo gy 是当代知识论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 其出发点是把 知识论看作是一种规范的学科 。它是在已有的内在主义义务论以及外在主义的可信赖论的基础 上 , 运用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 尤其是亚里斯多德的 “德性”的概念 , 来解释规范性认识的产物 。 其基本的思路是 , 首先 , 就像伦理学的德行论用道德主体的规范性质来理解行为的规范性一样 , 德性知识论试图用认知主体的规范性质来理解信念的规范性 。因此 , 如同伦理学的德行论是以 道德个体为根据 , 而不是以行为为根据一样 , 德性知识论也以认识主体为根据 , 而不是以信念 为根据 。其次 , 借用伦理学的 “理智德性”来为主体的认识活动定位 , 将主体的认识能力界定 为这种 “理智德性”, 即一种获取真理 、避免错误的能力 。德性知识论的这些基本特征 , 集中反 ① 映在他们对知识的界定上 : “知识是产生于认知德性的真信念 。”不过 , 对于什么是 “理智德性” (intellectual virtues) 的真正性质 , 即认知者的什么样的品格 (character) 在本质上包含在确证 、 知识与其他重要的认知概念中 , 这一点在主张德行知识论的学者中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 从其发展的过程看 , 德行知识论源于 18 世纪苏格兰著名哲学家托马斯里德 ( ThomasReid) 。 在当代 , 则由索萨首先提 出这方面 的思想 , 随后有寇德 (Lorraine Code) 、曼摩奎特 (James ) ( ) ( ) Montmarquet 、扎泽博斯基 Linda T. Zagzebski 、格列柯 John Greco 等人进一步阐发了这 方面的理论 。普兰亭加也被德行知识论者列人这一行列 , 认为他则从宗教哲学的角度对这一理 ( ) 作者简介 :陈嘉明 ,哲学博士 ,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主编 ,兼任清华大学道 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 。 116 《东南学术》2003 年第 1 期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