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子与老子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课 子与老子1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境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奴隶制度走向瓦解,封建制度开始形成。 1、政治上,春秋末年,分封制和宗法制日趋崩溃;社会动荡激烈,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遭到严重剥削。 2、经济上,随着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春秋晚期,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开始形成。 3、思想上,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日趋崩溃,社会的价值观遭破坏,社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制度来规范约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文化教育上,教育被官府垄断,贵族子弟享受教育权;私学开始出现。 二、孔子思想的具体内容 1、核心— “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内容:对统治者而言,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对所有人而言,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②评价:仁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意义;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意义。 “仁”和“礼”的关系 1、“仁”和“礼”的关系: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 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2、中庸思想: “执其两端而用乎中” : 指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 三、老子的思想主张 1、哲学思想: ①“道”的思想:“道”具有很高的抽象性,是指世界的本源,它高于万事万物; 意义在于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 ②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途径是通过“守静”来实现“以弱胜强”。 四、孔子和老子思想主张的异同 1、相同:都涉及到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目的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2、侧重点不同:孔子侧重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伦理学);老子侧重研究自然之间的关系(哲学)。 五、儒家文化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的原因 1、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视血亲人伦、现世事功、实践理性、道德修养。在天道观、历史观、社会伦理观和修身治国等方面都提出了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主张。 2、封建统治得以巩固之后,儒生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学被捧上独尊的地位,并长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 3、儒学礼教德治的精神,能够有效地促进人格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任用。儒学在中国文化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 * 复习要求: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熟悉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在当时的作用; 3、熟悉老子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4、历史概念:仁、礼、正名、道、无为而治。 2、保守思想—“礼”:“克己复礼”。 ①内容: 礼: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 克己复礼: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正名: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②评价: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3、政治思想—“德政”:“为政以德”。 ①内容:一是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反对单纯的刑罚手段;?孔子认为用政令规范人民,只能使他们暂时屈从,而用道德来规范,却能使人民知好坏,真正归附于统治者。 二是要逐步改良政治。 ②表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③评价:为政以德主张,对抑制统治阶级的暴政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4、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5、教育理论: ①教育的指导原则:“有教无类”(招收学生不分贵贱)从而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状况; ②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 ③学习的方法: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温故而知新),学思结合,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迨),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政治思想:“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①统治者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不要使用权谋,不要过分威逼百姓—积极意义。 ②把原始纯朴的社会当作理想目标,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愚民”政策—消极影响。 1、孔子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 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