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案例汇编.pdf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观经济学》案例汇编 第一辑 “黄牛票贩子”屡禁不止 07年猪肉价格的上涨成因分析 差别定价的案例分析 价格管制有用吗?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价格歧视案例分析 沉没成本 从废旧电池危害看外部性 灯塔的故事——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第二辑 从经济学角度看 从企业确定生产水平看:如何利润最大化 打官司的经济学 杜邦在二氧化钛行业中阻止进入 大学食堂的经济学分析 反垄断法的案例 公厕收费问题研究 广州大学城 哈丁公用地悲剧的启示 皇帝为什么要杀功臣 1 “黄牛票贩子”屡禁不止 买过票的人都知道,节假日买票有多难。不是因为价钱,而是数量有限, 你半夜去排队也不一定能买到。要买到想要的票也不难,多花一两倍的价格就 可以从票贩子手中买到票。尽管公安部门一直加大打击力度,但票贩子仍屡禁 不止。其原因实际不是公安部门打击不力,而是这种限制价格的做法违背了市 场经济规律。 市场经济中千百万独立决策的个人与企业做出自己的消费与生产决策。这 些个别决策是通过市场上价格的调节得以协调一致的。用价格协调经济活动称 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价格是由需求与供给自发决定的。需求是消费者愿意 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物品量,随价格上升而减少,随价格下降而增加。供给是 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供给的某种物品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随价格下降而减 少。当某种物品的需求与供给相等时,就决定了该物品的市场价格,经济学家 把这种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形成的过程正是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过程。以节假日火车票为例。 如果火车站开始时确定的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量就大于供给量,这时存在 价格上升的压力。随着价格上升,需求量(想要买票的人)减少,供给量(车 次增加,导致票增加)增加,价格最终会上升到供求相等的均衡水平。反之, 如果开始时确定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需求量小于供给量,价格下降,直到供 求相等。当价格达到均衡时,想买票的人得到了满足,火车站也得到了满足, 这就是实现了经济学家所说的资源配置最优化。 但是,如果受到外力的干预,价格就无法起到这种调节作用。比如,假定 从广州去郑州的均衡价格应该是200元,但铁道部根据里程定的价格是 160元。 这种由政府规定的最高价格就是限制价格。由于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且不能上 升,必然存在超额需求或供给短缺。 2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供小于求的方法有三种:配给(有火车站决定给谁, 内部)、排队(按先来后到的原则)和黑市。票贩子和买票者之间的交易正是黑 市交易。票贩子或者拉帮结伙装作要买票,或者与火车站售票有关人员勾结把 票弄到。然后以供给不增加情况下黑市的均衡价格(比如250 元)卖给购票者。 只要存在限制价格,票贩子倒票就有利可图,无论再“严打”也是“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钻价格政策的空子是票贩子的理性行为。 票贩子的存在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又损害了生产者的利益。购票者不 得不付出高价,这种高价又不由火车站所得。在我们的例子中,限制价格为 160 元,这也是火车站能得到的价格,购票者却付出了250 元,其间差额 90 元就归 票贩子及其同伙(例如,提供票的人)所得到。有关部门制定限制价格的意图 也许是在于维护消费者利益,但实际却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这种事与愿违的结 果就在于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人为地破坏了价格自发地调节供求的作 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消除票贩子的办法不是“加大打击力度”云云,而只 是取消对火车票的限制价格政策。一旦价格放开,热门火车票价格上升,想要 的人就会减少(找其他替代工具),而火车站也会多加开车次,最终会使双方满 意。 本案例用到供需平衡决定价格,以及最高限价导致的消费者排队抢购和黑 市交易盛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