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轻纺美院纺织服装系第五节细纱机的加捻卷绕部分.ppt

太原理工大学轻纺美院纺织服装系第五节细纱机的加捻卷绕部分.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细纱机的加捻卷绕部分 一、细纱加捻与卷绕的基本原理: (一)细纱加捻与卷绕的必要性 1、细纱机前罗拉输出的须条 →须条的连接力很小,强力小到无法进行连续生产的地步。 2、成纱要求:具有一定强力、弹性、伸长、光泽、手感、耐磨性等物理机械性能。 结论: ①细纱加捻是成纱的必要条件; ②卷绕是将各单机台生产连接起来,进行连续生产的必要条件。 (三)成纱结构: 环锭纱加捻三角区中的纤维因纺纱强力所产生的力学条件,使边纤维挤向中心,又把中心纤维挤向边缘,一根纤维往往由内向外,发生内外层纤维反复互相转移。纱条中纤维的实际几何形状如下页图; 二、细纱机加捻卷绕元件: 机构:导纱钩、隔纱板、锭子、钢领、钢丝圈 筒管、钢领板升降装置等。 (一)锭子: 作用:带动筒管转动。是加捻卷绕的主要元件 对锭子的几点工艺要求: 1、回转平稳、振动小;空锭振幅小于0.08mm 2、结构简单、便于维修保养; 3、动力消耗小、噪音低、承载能力大; 4、坚韧而富有弹性、使用寿命长。 锭子组成:锭杆、盘、脚、钩 (二)筒管 作用:卷绕纱线;通过纱线带动钢丝圈转动。 经纱管和纬纱管 尺寸:应与锭子相适应 材料:塑料管 特点:结构均匀,重心稳定,耐磨性好, 制造方便,节约优质木材。 (三)钢领 轨道----是钢丝圈的跑道 钢丝圈高速回转时的线速度最高能达45m/s钢领和 钢丝圈的配套常成为高速与大卷装的主要问题,为此,生产对钢领的 要求如下: 生产工艺对钢领的 要求: P214图22 1、钢领截面(尤其内跑道)的几何形状要适 合钢丝圈的高速回转; 2、跑道表面要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延 长使用寿命; 3、跑道表面要进行适当处理,使钢领与钢丝 圈间具有均匀而稳定的摩擦系数,以利于 控制纱线张力和稳定气圈形态。 硬度:钢领钢丝圈 钢领类型:平面钢领和锥面钢领 1、平面钢领:普通钢领和高速钢领 P214图22 三种型号:PG2 PG1 PG1/2 PG2:普通钢领,适纺粗特纱,边宽4.0mm PG1: 高速钢领,适纺中特纱,边宽3.2mm PG1/2:高速钢领,适纺细特纱,边宽2.6mm 高速钢领的特点:(窄边宽、薄颈壁) ①窄边----有利于钢丝圈圈形小、重心低、散 热快、运行稳定; ②内跑道多为圆弧相接而成,圆弧下边配段直线,内侧角9 °,可减少钢丝圈楔住机会; ③颈壁减薄,内跑道加深,可防止钢丝圈内外楔住,引起纱线张力突变而造成断头。 2、锥面钢领:ZM-6型 P216图 实现高速,增加卷装的主要措施之一 钢领:内跑道近似双曲线直线部分 钢丝圈:非对称、内脚长、伸直,增大散热面 积,运行稳定,防断头。 (四)钢丝圈:完成加捻;调整气圈张力与形态 作用:加捻卷绕,控制纺纱张力、稳定气圈形 态、达到卷绕成形良好、降低细纱断头 的目的。 1、钢丝圈的工艺要求: (1)钢丝圈的几何形状与钢领跑道截面几何 形状要正确配合; (2)重心要低,使回转平稳; (3)硬度适中,富于弹性,不变形。 2、钢丝圈的走熟期: 钢丝圈上车后与钢领磨合时间。在走熟期内,钢丝圈拎头重,飞圈多,断头多。 走熟期时间的长短与钢丝圈型等因素有关。 3、系列 按号数重量分三系列: G O GS G:G GO O:O OS CO OSS GS: GS 6701 6802 6903 FO FU 4、钢丝圈的号数及其规格重量 ①钢丝圈的号数:100只钢丝圈的重量克数。 重于1号的依次为1、2、3…30,号数越大,钢丝圈越重; 轻于1号的依次为1/0、2/0…30/0,2/0比1/0轻。 (五)导纱钩: 作用:将纱线正确引导到锭子筒管的正上方。 (六)隔纱板: 作用:防止相邻两气圈相互干扰和碰撞,在中 间用隔纱板隔开。 三、捻度分布及影响因素 1、捻度传递过程中存在着阻捻(气圈段)和捻陷(纺纱段)。纺纱段Ts管纱段Tw气圈段TB,纺纱段本身的捻度也呈某种分布,靠近前罗拉处的捻度最少,称为弱捻段。 2、一落纱中捻度变化 (1)一落纱中捻度变化 (2)钢领板一次升降动程内捻度变化 (1)空管始纺时捻度较少,满纱时捻度较多,中纱阶段捻度居中. (2)在钢领板短动程升降中,卷绕小直径时捻度多,大直径时捻度少.因此在小纱管底成形完成卷绕大直径时,捻度是一落纱中的最小值,此时纱线强力明显降低,这也是此处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