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诸内者必形诸
* 有诸内者 必形诸外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语出《丹溪心法》,源于《灵枢?外揣》 的“司外揣内, 司内揣外”思想。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体外与体内有着密切联系。 疾病发生时,其本质(内 部病变)会通过现象(外部证候)表现出来 ,中医的“辨证 求因”、 “司外揣内”等方法就是“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理论在病 因领域中的应用, 该理论在临床上与现代医学比较具有其独 特的优势。 1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理论的临床优势 11 克服了现代医学本体论病因认识的缺陷 现代医学通 常借助各种检测设备找出具体明确的病因后对因治疗,一旦仪 器检测不到病因而患者又有明显的症状,现代医学便束手无策 了。而中医的“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虽 然病因未明,但可详参四诊,根据“形诸外”的证候来推测其内 的病理变化,从而进行辨证论治。“何况无论医学手段如何发 达,总会有未知空白存在,不知病因的病大有所在,攻克一 批,又出现一批[1]”。因此,“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理论指导 下的“辨证求因”、“司外揣内”是现在和将来的临床认识病因都不 可或缺的方法。 12 考虑到了病因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疾病是个复杂的 过程,患者的体质也各有差异,同一病因作用于不同机体 后其发展和转归也不尽相同。同一病因现代医学有其特定 的一类药物,例如对于结核病患者,经检查发现有结核病 灶后就直接予以抗结核药治疗,但临床实践证明,并不是 所有的患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就是没有考虑到每个病 人的体质因素。而中医则非常重视病人的个体体质因素差 异,会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辨证治疗,疗效自然显著。 2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临床表现 外部证候虽然是内部病变信息的载体,但从内部病变的产生到 外部证候的显露,也会有各种因素造成的差异。因此,“有诸内”就 未必“形诸外”了。进行详细考察“有诸内”与“形诸外”之间大致有以 下几种情况。 21 有诸内者,确形诸外 机体内部有了病变,外部确实可以 见到相应的证候,也就是临床上所谓的“有证可辨”。根据证的表现 不同又可见两种情况。 211 内外一致 即外部证候表现与内部病变性质相一致,现象 与本质相统一。古代医家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认为“深藏于人 体内部的五脏六腑和头面四肢五官七窍等体表组织及器官通过经络而 密切的联系着,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可以通过 经络 作用反映到体表[2]。”“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 出,咳动肩背”(《灵枢?五邪》)。如果临床上见到“皮肤痛”,“寒 热”等证候,就可“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灵枢?本藏》)来推 测是肺部的病变,进而选择相应的治法和方药。 212 内外相反 即外部证候表现与内部病变性质不一致, 表现为一种“假象”。临床上见到的阴盛格阳证、戴阳证就属此 例。“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 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通脉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其中的“里寒外热”指的就 是内有真寒而外有假热,“面色赤”为虚阳浮越之征,而“身反 不恶寒”的一个“反”字则明确的指出此证的内外相左。患者此 时病势已趋于急,非大剂扶阳抑阴不可,因此,张仲景以通 脉四逆汤急驱在内之阴寒,挽回将脱之阳。若庸医不知此理 ,贸然投以寒凉之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22 有诸内者,微形诸外 机体内部已有病变,体表也 有证候表现,只不过疾病尚在轻浅阶段,虽然出现了一些病 理信息,但这些信息较零散、隐晦,且多为一时性的,非特 征性的,不足以构成明确的病证,因而常不为人所视。如中 风前期,多数人只有一些手足麻木、一时性语言不利等单一 的外在表现,若不加以重视,及时诊治,则会失去救其萌芽 的机会,延误病情,甚至酿成不良后果。 23 有诸内者,不形诸外 机体内部已经发生病变,但由于 时间或其它原因在体表见不到任何证候,即“无证可辨”,但 “无证”并不代表“无病”,亦分两种情况: 231 外滞后于内 有些疾病在病邪侵袭机体后并不 马上发病,而是有一段“潜伏期”,在此期间,病人无自觉症 状,医者也诊察不到任何证候,宛若常人。如某些癌证初起 阶段,病人常无异常感觉,若没有及时发现,任其发展,待 到“有证可辨”时,癌证恐怕已到了中晚期,药石罔效,回天 乏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