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施工风险源及典型事故的研究 竺维彬,鞠世健.pdfVIP

地铁盾构施工风险源及典型事故的研究 竺维彬,鞠世健.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序 序 就世界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而言, 19、 20 世纪是以占有大量地面 土地资源为代价, 修筑公路、 铁路、 桥梁、 机场和争先恐后向空中 延伸、 建筑高楼的世纪。 自 “二战” 至今, 世界人口迅速增加, 城 镇化进程加快,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城市的建筑有必要 (地面土地 资源的局限) 也有可能 (非开挖技术水平的提高) 从地上转向地下 开拓空间, 因此, 21 世纪被称为地下空间开发的世纪。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人口超过 亿的中国更是如此。 自 13 2000 年以来, 随着地铁、 铁路、 公路、 水力、 电力等地下工程的大 施仲衡 规模建设, 盾构法隧道技术从广州 (1995 年) 在复合地层中大胆尝 中国工程院院士 试并成功应用之后, 迅速推广到全国各个地下空间开发领域。 进入 世纪后仅 年时间, 最大直径的盾 21 10 构机 (直径 米) 在中国上海成功应用, 盾构机台数由 余台迅速增加到 余台; 施工队伍从不 15.30 10 300 足 家发展到超过 家, 世界上著名的盾构机厂家, 例如海瑞克、 威尔特、 小松、 三菱、 罗瓦特、 罗宾 10 50 斯等纷纷落户中国, 独资、 合资或合作办厂, 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盾构机生产、 加工和应用最多的国家, 盾构法隧道建设规模占世界 强。 盾构法之所以如此快速地发展, 是因为与传统的暗挖法相比, 盾构法 1/4 在施工安全、 工程进度、 质量保障、 环境保护和施工人性化等方面的优越性非常明显, 并且其投资的优势 也逐渐显现。 因此, 能用盾构法的隧道工程基本上都采用了盾构法施工, 盾构事业的蓬勃发展令国人深感 自豪。 近年来, 随着工程项目、 规模和数量的急剧扩大, 盾构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总量也呈现明 显上升的趋势。 例如, 仅在盾构开仓检查更换刀具过程发生的 起意外事故中, 就有 名盾构工作者不 5 10 幸遇难, 这些事故极大地影响了盾构事业的健康发展, 令人深感不安和忧虑。 面对 “急风暴雨式” 的大规模的盾构法隧道建设, 面对盾构事业人力资源的紧缺和系统技术积累的不 足, 要使盾构事业可持续地良性发展, 当务之急是: 系统地总结 余年来全国盾构工程的经验 (尤其是 10 教训), 研究提出风险控制理论; 培训大批盾构专业人才, 制定风险控制规范或规程, 以指导盾构工程安 全生产。 令人感到欣慰和难能可贵的是, 早在 年前, 我在广州地铁做总顾问时的同事, 也就是本书作者等 15 同人, 一直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作者在亲自主管或监理了广州地铁 100 多台次盾构机在复合地 层艰苦实践的基础上, 认真地考察、 学习并收集了深圳、 北京、 上海、 天津、 沈阳、 成都、 西安、 南京、 杭州等城市的铁路、 水力、 电力领域的盾构施工经验, 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和分析, 首次提出并创立了许 多盾构工程风险管理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例如, “盾构工程管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理念”, 并且将盾构 施工风险源概括为三大类, 即地质、 盾构机适应性和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