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欧洲失能老人之理想居住安排论家庭在当代社会的功能.PDF

由欧洲失能老人之理想居住安排论家庭在当代社会的功能.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欧洲失能老人之理想居住安排论家庭在当代社会的功能

臺灣人口學會2004 年年會暨 「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由歐洲失能老人之理想居住安排論家庭在當代社會的功能 柯瓊芳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摘要 分析歐盟會員國實證資料顯示,北歐的芬蘭、瑞典、丹麥以及西歐的荷蘭等 國,傾向於以獨居(並接受政府的福利設施)與住進養老院為失能老人的理想居 住安排,南歐則多主張應與子女同居共住。大體而言國民平均所得愈高的國家以 獨居為優先選擇的傾向也愈明顯的。就國家的福利類別而言,社會民主主義以及 組合主義型福利國家的獨居比例較高。若從個人層次來分析,則教育程度愈高者 選擇獨居的比例也愈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未來老人(無論是否失能)選擇 獨居的比例也會增高,子女對年老家人的照護功能也將逐漸喪失。 婚姻與同居在北歐(以及大多數的西歐)國家已成為生活方式的選擇,未婚 同居可能是婚姻的前奏,也可以是婚姻的替代。當同居成為生活方式的選擇,育 養子女也不再以婚姻為先決條件時,家庭的認定標準也就更富彈性。大體而言, 子女(不管是否婚生)對家庭構成的重要性遠高於婚姻,絕大多數的受訪者不會 為了愛情而結婚(因為可以為了愛情而同居),但會為了子女權益而結婚,且教 育程度愈高者愈不可能因為子女權益而結婚。 絕大多數的受訪者認為育養子女與提供家人情感與愛是家庭在當代社會所 扮演的最重要角色,照護家中老人以及貢獻國家經濟兩個特質卻是最末的選擇。 但對個人而言,家庭在實質層面的功能以“提供家人情感與愛”得到最大多數人的 認同,其次才是育幼。文化傳承與道德規範、照護家中老人、以及貢獻國家經濟 等功能都敬陪末座。與前述家庭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理想層次的家庭特質)比較 起來,現實層面的家庭育幼功能下降,而愛與情感功能則上升為最大多數人的選 擇。縱或沒有婚姻關係,以愛與情感為基礎的人口組合就是家庭。至於家庭的養 老功能,可能會在“家庭已不再是個經濟共同體”的體認下,以及福利設施的日趨 完善與個人主義潮流的盛行中,成為最末的選擇。 關鍵字:居住安排、養老功能、家庭的社會功能。 由歐洲失能老人之理想居住安排論家庭在當代社會的功能 前言 支持現代化論述的學者多認為 ,由於技術水準的快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的轉變, ㄧ般老人經由歲月累積下來的經驗與資源不再必然具有傳承的功用,老人在家庭中的 地位與權力因而逐漸降低。實證研究也發現,無論從時間的縱貫面或空間的橫貫面來 看,老人的社會地位與經濟水準以及現代化程度成反比 。老人ㄧ旦喪失其在家庭中的 相對權威 ,其所能得到的家庭照護也會因而減少。而在有關老人照護的研究上 ,多數 學者認為 ,家庭照護(尤其是由子女與配偶提供者)是最好也是最有效率的照護方式 (Knipscheer, 1992; Lee et al., 1995; Maeda and Shimizu, 1992; Wolf, 1999 )。此外,多數 學者也相信,只要家庭制度繼續存在,家庭的養老照護功能就不會被照護機構所完全 取代(Hashimoto et al., 1992 )。 家庭是人類社會最普遍存在的社會制度之ㄧ ,其定義容或因時因地有所不同 ,但 基本組成份子是經由婚姻、出生 、或收養關係所組成的至少兩個人(Haupt and Kane, 1998)。自古以來家庭就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也是化育社會人的最重要初級團體。透 過家庭組織,國家一方面有效地將其社會福祉與責任規範分配、落實到個人身上,ㄧ 方面則將社會資源與社會需求整合、反映到國家層次,家庭是國家與個人間不可或缺 的橋樑。家庭的主要功能包括性行為的規範、生殖、社會化、照護、以及社會角色與 人際網絡的定位等 (林義男,1987;謝高橋,1986)。部分學者認為 ,家庭的人口規模 隨著工業化程度下降,而其組織架構則由擴展家庭轉為核心家庭 ,家庭的功能因而在 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質變與量變 ;另有學者則質疑在高死亡率與低經濟發展 的社會下 ,大家庭與擴展家庭的普遍存在性。但無論如何,從功能學派的立場來看, 做為社會基本制度的家庭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否則無法倖存於當代社會。 隨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