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列麦白云母花岗岩年代学及成因田立明12.DOC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列麦白云母花岗岩年代学及成因田立明12.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列麦白云母花岗岩年代学及成因田立明12

PAGE \* MERGEFORMAT1 ADDIN NoteFirst.PublicStore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列麦白云母花岗岩年代学及成因 田立明本文受青藏高原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编号1212011220664)资助。作者简介:田立明,男,1981年生。博士研究生,矿产普查与勘探研究专业。通讯地址:430074,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E-mail:361768299@*通讯作者:郑有业(1962-),男,教授,从事基础地质、成矿规律及矿产勘查评价研究;E-mail:zhyouye@163.com,2) 郑有业3 本文受青藏高原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编号1212011220664)资助。 作者简介:田立明,男,1981年生。博士研究生,矿产普查与勘探研究专业。通讯地址:430074,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E-mail:361768299@ *通讯作者:郑有业(1962-),男,教授,从事基础地质、成矿规律及矿产勘查评价研究;E-mail:zhyouye@163.com 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江西省地矿局物化探大队,江西南昌,330201 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4)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内容提要:列麦白云母花岗岩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侵位于雅拉香波穹窿边部早古生代浅变质岩中。为揭示其形成时代及成因,本文对其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列麦白云母花岗岩具有高SiO2(71.08%~71.49%)、Al2O3(15.55%~15.72%)和K2O(4.32%~4.57%),高的A/CNK比值(1.17~1.21),低的CaO/Na2O比值(0.22~0.28),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富集Rb、Th和Hf,亏损Ba、Nb、Sr和Ti,稀土元素呈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的向右倾斜的配分模式(LREE/HREE=16.57~17.91),具有弱负Eu异常(δEu=0.78~0.79)。与二云母花岗岩比较,列麦白云母花岗岩具有较高的Rb含量(204.1×10-6~293.8×10-6)、较低的Sr(<134.6×10-6)及显著的重稀土分馏效应。锆石新生边年龄为48.5±1.1Ma(MSWD=2.1),代表其结晶年龄,该年龄为目前报道的最早年龄,其初始Hf同位素组成εHf(t) = -6.4~-2.3,显示物源为壳源性质,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731~839Ma,表明成岩物质形成于新元古代;核部继承锆石年龄变化在135.7~3339.2Ma之间,表明其源岩为早白垩世沉积岩,是在印度与欧亚大陆主碰撞阶段,陆-陆碰撞导致地壳缩短加压升温,引起早白垩世沉积岩部分熔融而形成的。 关键词:特提斯喜马拉雅;白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定年;成因 始于65Ma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陆-陆碰撞相继经历了主碰撞(65~41Ma)、晚碰撞(40~26Ma)和后碰撞(25~0Ma)三个阶段(Mo Xianxue et al.,2003; Ding Lin et al. ,2003;Hou Zengqian et al. ,2006a,b;Zhang Hongrui et al. ,2015),喜马拉雅造山带发生了强烈的地壳深熔作用,形成侵位于高喜马拉雅(HHGD)和特提斯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NHGD)两条近平行分布的淡色花岗岩带。这些淡色花岗岩是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岩浆演化历史的重要“岩石探针”和“窗口”( Mo Xianxueet al.,2003;Liao Zhongli et al. ,2006a,b),对了解大陆碰撞造山带地壳增厚过程、陆壳深熔作用甚至高原隆升具有重要意义(Zhang Hongfei ei al. ,2004;Zeng Lingsen et al. ,2009;Xie Kejia et al. ,2010;Zhang Liyun et al.,2012)。在特提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中,淡色花岗岩主要侵入特提斯喜马拉雅变质穹窿核部,如拉轨岗日、康马及雅拉香波穹窿,少部分呈独立岩体或岩脉形式侵入特提斯喜马拉雅浅变质岩中,如西部萨嘎地区的昌果、恰足翁、佩枯错、扎日钟寺、夏如和东部的打拉、确当等(图1a)。 雅拉香波穹隆成为研究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碰撞造山及深部过程的重要窗口(Wu Zhenhan et al,2014),近些年不同学者对雅拉香波穹窿的形成与演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生了至少3期部分熔融事件:对应于陆-陆主碰撞阶段的二云母花岗岩结晶年龄为43~45Ma(Aikman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