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BSTRACT
Abstract
= 2 \* ROMAN II
创造性数学的培养
泰山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目录
PAGE \* MERGEFORMAT III
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6767185 摘 要 PAGEREF _Toc326767185 \h I
HYPERLINK \l _Toc326767186 ABSTRACT PAGEREF _Toc326767186 \h II
HYPERLINK \l _Toc326767187 目 录 PAGEREF _Toc326767187 \h III
HYPERLINK \l _Toc326767188 1、 引言 PAGEREF _Toc326767188 \h 1
HYPERLINK \l _Toc326767189 1.1 人才成长的因素 PAGEREF _Toc326767189 \h 1
HYPERLINK \l _Toc326767190 1.2 教育现状分析 PAGEREF _Toc326767190 \h 1
HYPERLINK \l _Toc326767191 1.3 教师面临的挑战 PAGEREF _Toc326767191 \h 2
HYPERLINK \l _Toc326767192 2 中学阶段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PAGEREF _Toc326767192 \h 2
HYPERLINK \l _Toc326767193 2.1 创新人才必备的素养 PAGEREF _Toc326767193 \h 3
HYPERLINK \l _Toc326767194 2.2 创新品格的发展 PAGEREF _Toc326767194 \h 3
HYPERLINK \l _Toc326767195 2.3 中学阶段的重要性 PAGEREF _Toc326767195 \h 5
HYPERLINK \l _Toc326767196 3 课堂实践策略 PAGEREF _Toc326767196 \h 5
HYPERLINK \l _Toc326767197 3.1 多元化的新课讲授 PAGEREF _Toc326767197 \h 6
HYPERLINK \l _Toc326767198 3.1.1 探索式的课堂 PAGEREF _Toc326767198 \h 6
HYPERLINK \l _Toc326767199 3.1.2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的课堂 PAGEREF _Toc326767199 \h 9
HYPERLINK \l _Toc326767200 3、2 多方位练习的课堂 PAGEREF _Toc326767200 \h 11
HYPERLINK \l _Toc326767201 3.2.1 一题多解 PAGEREF _Toc326767201 \h 12
HYPERLINK \l _Toc326767202 3.2.1 一题多变 PAGEREF _Toc326767202 \h 14
HYPERLINK \l _Toc326767203 4 对学生恰当的评价 PAGEREF _Toc326767203 \h 16
1、 引言
直面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先生提出的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问题,其根本是我国的教育问题。国家一直在关注教育问题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并开始走向独立创新的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唤高端人才。我们都清楚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国家间的竞争归根揭底是高端创新人才的竞争。教育如何实现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的转变?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1 人才成长的因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和木材在育成时间上差异很大,但其成长规律有相似之处。
十年育的大树不外乎两个必要条件:一个健康的种子,这是内在条件;一个适宜的环境,这是外在条件。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其实一个人能否成才同样也取决于这俩个条件。
1.2 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没有可塑之才吗?
中国有着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有着独特和悠久的东方文明,有着令国人骄傲的“四大发明”。到目前为止,有七位美籍华人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这些华人有的出生在美国,有的则出生在上海、安徽、河南以及台湾等地。
这说明中国人不笨,炎黄子孙可以成为杰出的人才,内因不存在问题。
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倡导素质教育,专家研究如何做到素质教育,学校高喊素质教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