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语境下阅读英美文学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 欧洲语境下阅读英美文学史 一、 文学史编写的不同侧重 重文类: 文学的艺术发展史,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 Understanding Poetry Understanding Fiction; The Well-wrought Urn by New Criticism The Western Canon; The Anxiety of Influence; by Harold Bloom “深入研读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灵的自我表现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与自己的死亡相遇”。 《西方正典》之“哀伤的结语” “作品成为经典,不是由批评家和学术界来完成的,更不是政治家来完成的。他们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他们把最出色的前辈与最重要的后来者联系了起来。对经典性的预言需要作家死后两代人左右才能被证实” 《西方正典》中哀伤的结语 重史类: 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作品与作家的关联;探讨主题的社会意义; 传统历史主义批评(historical approach): 刘炳善、陈嘉本文学史教材; 新历史主义批评(new historicism), 女性主义批评(feminism)、后殖民批评(post-colonialism)等; 哥伦比亚文学史系列的后现代特征: 不是某一声音的权威表述,而是各种声音的不同叙述,有时甚至是对立的史论,体现了后现代的“去中心”、“去权威”的特征。 “历史学家不是真理的昭示者,而是故事的讲述者…(美国的)文学历史不是一个故事,而是很多个不同的故事。”以揭示“一部多部相互重合,相互竞争的诗歌史”,成功展现丰富性与复杂性。 (within the collective history offered in the pages that follow are many overlapping, competing histories.) no closure, no finality 文学史非封闭的,更非终结。 (注: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综合类: 既文且史,既强调文本本身的审美特征(语言,结构,叙述方式等),又强调文本与时代语境的关系 文学史即叙述文学发展的历史。然,什么是历史的真实?谁在记录“历史”?记录者的取舍中是否存在某种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 总结 文学史即思想史。 “书是一家之言,别人意见是参考的,但不是把它们综合一下就算了事”王佐良,英国诗歌史,序。 纵观二十世纪英美文学史书,实乃二十世纪文论发展史结晶,实乃编撰者的文学史观史。 1) 从传统的历史决定论—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内部研究后现代的多元共存: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 2) 《重建美国文学史》(单德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一部对美国文学史书的研究史,文学史家的史观史) 二、欧陆背景下的现象勾连 英国文学流派的缘起与欧洲文学的发展 1、欧洲文化背景下的英国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文学比较 问:十六世纪的英国文艺复兴、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都是回到欧洲文学的源头,同样学习古典,但为什么他们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学流派或文艺思潮呢? 古希腊文化 哲学:Plato; Aristotle 科学:Archimedes 艺术: Homer’s epic; lyric; drama; sculpture (Discus Thrower, Venus de Milo, Laocoon group) Recommended book: 《欧洲文化入门》之古希腊和罗马文化部分。王佐良等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 Different social context 1) different objectives: in Renaissance period, rising bourgeoisie to gain the affirmation of the strength of human, calling for turn from the worship of God to the glorification of human beings; while bourgeoisie in the 18th century was on the stage to consolidate their ruling and power; 2) different outcomes: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