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持续发展概述资料
谁污染、谁治理 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 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 污染防治;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 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强化环境管理 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完整的 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 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 合整治定量考核。 * Background provided by m62 Visualcommunications, visit 可持续发展概述 姓名:杨蕾 学号可持续发展 环境公害 生态意识的崛起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事件 多诺拉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水俣病事件 骨痛病事件 日本米糠油事件 印度博帕尔事件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930年12月1日到5日,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上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事件 1943年洛杉矶市250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学化学烟雾。 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 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育、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五天内死亡4000余人,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 水俣病事件 1953年开始,猫因吃了含汞水中的鱼中毒后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 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 1991年,日本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骨痛病事件 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 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 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 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 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 痛、身长缩短,易脆易折。 日本米糠油事件 食用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婴儿 1968年,几万只鸡吃了有毒饲 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 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 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 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 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 恐慌中。 印度博帕尔事件 死亡近2万人,受害20多万。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 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 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 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 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 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生态意识的崛起 环境生态学的起点 美国环境保护运动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生态意识的崛起 二战后,科技进步和人类影响自然能力的空前提高使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功利性保护主义已经无法有效地阻止环境的恶化,生态科学和保护主义结合在一起导致了环境主义的产生和环境意识的转变。在美国,这种转变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中完成的,它对其后美国环境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态意识的崛起 1963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滴滴涕(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为人类和国际环境保护事业树起了第一块里程碑。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国际文件,它标志着国际环境法的诞生。并且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初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环境与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