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通州区2010届高三查漏补缺专项检测)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⑴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伤春暮、怀人。(2分)“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2分) ⑵“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2分) 主要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一寸”和“千万”对比,“一寸”和“千万”同时又是夸张。(2分) 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的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3分)而“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1分)(如答“不同意”也要扣住“内容”“情感”“手法”三个方面分析) ⑶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⒍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十) 寄 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1)全诗四句的写法有一个共同之处:每句都包含两层相对或相关的意思。请具体分析诗 的第二句。(4分) “西风吹妾――妾忧夫”,秋风吹到少妇身上,照理说应该引起她自己的寒冷的感觉,但诗句写完“西风吹妾” 一层意思后,接下去不写少妇自己的寒冷感觉,而是直接写心理活动“妾忧夫”。前后两层意思中有一个小小的跳跃或转折,恰如其分表现出少妇对丈夫体贴入微的心情,十分逼真。 (2)这首诗是如何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表现主题的?请具体分析。(4分) 通过主人公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心理独白,从念夫到忧夫,到寄衣后的悬念,生动地表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⒎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1分),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1分)。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2分) ⒏(蚌埠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①承前启后。(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⒐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怨歌行 明?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4分) 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长夜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报冷。“长”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的寒意。(答对“氛围”得2分,“长”和“寒”分析各占1分)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的不同。(4分) 谢诗中的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是朝秦暮楚、薄情寡义、用情不专的象征;吕词中的明月“只有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