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第1期 法治研究
再议劳动规章与劳动合同之效力冲突*
丁建安**
就劳动规章与劳动合同的效力冲突,当前学界所主张的“劳动合同优先”、“劳动规
摘 要:
章优先”、“双优先”等观点皆不可取。该等观点既极端又未切中要害,对劳动关系的认识过于表
面化。两者的效力冲突问题本质上为用人单位单方不利变更后的劳动规章能否对原劳动者适用
的问题。鉴于该类纠纷本质上为“利益纠纷”而非“权利纠纷”,故而立法不宜越俎代庖,直接肯
定或否定,宜交由原劳动者以集体合意的方式加以决定。
关键词:劳动规章 劳动合同 效力位阶 不利变更
调整劳动关系的规则体系是一个包括多项具 动合同内容相抵触时,两者效力孰高孰低,实践中
体规则形态的综合体。“一般认为,劳动关系规范 争议颇多。由于劳动立法对此未作任何规定,故而
包括法定劳动基准、集体合同、企业规章制度、劳动 在实践中,劳动者多强调劳动合同优先,用人单位
①在上述诸规则形态中,法定劳动基准的
合同等。” 则多强调劳动规章优先;至于学界,主张劳动合同
④ ⑤
效力位阶优于集体合同,集体合同的效力位阶优 效力优先者有之 ,主张劳动规章效力优先者有之 ,
于劳动规章制度②、劳动合同,这已为学界、实务界 主张“双优先原则”(又被称为“有利原则”)者亦
③然而,当劳动规章与劳 ⑥。认识之混乱,由此可见一斑,这与实践中该
所公认,基本不存在争议。 有之
*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4YJC820012)、2014年江苏省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企业劳动规章的合法性控制”(项目编号:2014SJB53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丁建安,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① 常凯主编:《劳动关系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年版,第332页。
② 劳动规章又被称为内部劳动规则、工作规则、就业规则、职场规则等,其内涵、外延并非完全一致。前者实际上已成为用人单
位制定的所有与劳动有关的规章制度之统称;后者则并未超出“组织劳动过程、进行劳动管理”的“行为规则”范畴。尽管如此,出于
行文的需要,本文对这些概念不作详细区分,认为其具有同一意义。
③ 以我国周边地区为例,《日本劳动基准法》第92条规定:“雇佣规则不得违反法令或适用于该工场的劳动协约”;《韩国劳动
基准法》第99条规定:“雇佣规则不得违反法令或作业场所的团体协约”;我国台湾地区“劳动基准法”第71条亦规定:“工作规则,
违反法令之强制或禁止规定或其它有关该事业适用之团体协约规定者,无效。”
④ 参见董保华:《劳动合同法的争鸣与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18页;姜颖:《劳动合同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83页;石美遐:《对我国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立法的几点初步建议》,载《中国劳动》1999年第7期。
⑤ 参见程延园:《劳动合同立法:寻求管制与促进的平衡》,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廖正江:《用人单位适用劳
动规章制度疑难问题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廖名宗:《论完善劳动规章与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冲突的解决原则》,
载《中国司法》2008年第7期。。
⑥ 参见胡立峰:《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制效力冲突》,载《法学》2008年第11期;邱捷:《合同约定与规章制度的协调》,载
120
再议劳动规章与劳动合同之效力冲突
类纠纷的频频发生形成极大反差。基于此,本文将 范,劳动合同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