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留守儿童政策研究
英国二战的时候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体现了对底层人的一种尊重,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 留守儿童教育现实扫描: 政治任务 名利工程 一个家长的观点 个人观点: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儿童教育亟待强化富有尊严的“贵族精神”教育。 启示: “教育从根本上讲不是一门科学技术,而是一门成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 ——马克斯·范梅南 启示: “儿童是幼芽,是柔弱的茎叶……他能够变成大树……童年需要特别地加以爱护,需要特别细心对待,年长者应该充满智慧,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不仅为孩子负责,而且关心孩子的乐趣、心理波动和忧虑。” ——苏霍姆林斯基 (四)责任之心 一个已成年留守儿童的 感叹与追问…… 小结: 康德感叹,“有两种东西,人们愈是经常地、反复地加以思考,就愈是能够感受到它们给人们所灌注的时时翻新的、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小结: 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是头顶星空闪烁的群星; 用“心”经营留守儿童教育,应该成为教师内心的道德法则。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任运昌 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留守儿童政策研究”主持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主持人 QQ:461636985 引言:留守儿童的故事 (一)我的小学同桌是留守儿童 留下许许多多故事 ………… (二)我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 留下许许多多故事 ………… (三)我的研究对象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故事 1.一位高中女生 2.小学留守儿童 3.中央台的报道 人们对留守儿童的一些习惯性认识 留守儿童教育策略?作为教师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留守儿童教育策略之一: 拒绝留守儿童的 “污名化” 互动研讨:如何鉴别人们的习惯性认识? 与教师密切相关的几个数据 留守儿童“污名化”的严重后果 拒绝留守儿童“污名化”的基本策略: 正确认识留守儿童 评议校长观点: 一位村小校长 评议学者言论 …… 叶敬忠(2005): 1.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回家频率低,联系主要靠电话,监护以单亲监护为主,隔代监护问题最大; 2.父母外出影响了儿童学习生活,少数人学习下滑,劳动负担增加,娱乐活动减少; 3.留守儿童所受情感影响较大,普遍思念亲人但无可奈何。 卢德平(2007): 1.留守儿童在可以量化的许多外部指标上与非留守儿童对没有显著差异,如兴趣爱好、学习状态、纪律习惯、社会交往等; 2.留守儿童有的问题非留守儿童基本都有,只不过留守生活可能加重这些问题。 3.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更多是微观和深层的,如远距离追忆期待亲情无法满足而可能形成情感冷漠,心理特点发生隐性微变。 雷万鹏、杨帆 (2009): 1.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处于正常状态,社会交往、人生期望与非留守儿童对没有显著差异; 2.留守儿童长期留守,虽与父母联系频繁,但孤独感强烈,思亲情绪强烈,对“家”的感受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差异,受人欺负的比例较高; 3.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 ,但并不是“问题群体”或“问题儿童” ; 4.留守儿童是一个有分化的群体,少数留守儿童在情感、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确存在偏差。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第2期 叶敬忠(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卢德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雷万鹏(华中师范大学) 任运昌的研究结论 个案研究结论 问卷研究结论 综合研究结论 拒绝 “污名化”的行动选择 二、留守儿童教育策略之二: 秉持乐观主义教育观 向马卡连柯学习 三、留守儿童教育策略之三: 细致体察农村留守儿童 不能忽视单亲外出留守儿童 四、儿童教育策略之四: 用“心”经营留守儿童教育 虔诚之心 妙赏之心 真爱之心 责任之心 一、 (一)虔诚之心 (扫墓与扫圈) 启示: “假如你们需要的话,我来告诉你们,教育的秘密就是要使学生始终有这样的希望,希望你们做他的朋友,希望你们是一个有智慧、有知识、能够付出情感、道德美好、精神美好而且丰富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二)妙赏之心 (“保姆”的“姆” 是“母亲”的“母”) 启示: “教育的机智以一种道德的直觉力为特征:机智的教师似乎瞬间就能感知该怎样做才是对这个孩子合适的、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办公楼空调系统的高效维护方案.docx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利用本地农村乡土资源助推美术教学的研究》研究报告.doc
- 市委党校物业管理服务总体方案.doc VIP
-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办法.pdf VIP
- 2024《盒马鲜生冷供应链物流成本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11000字.docx
- 机器视觉软件:Basler二次开发_(3).Basler相机驱动与SDK安装.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下册单元任务与人文主题 复习梳理.docx
- 2019年重庆市高职分类招生考试(中职类)药剂类真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