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高考复习.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顾高考 2009 《诲人不倦》 2010 《君子之风》 2011 《为政以德》 2012 《仁者爱人》 2013 《诲人不倦》《君子之风》 背诵相关章节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3?24)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 重点词意掌握 2.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 与: “不得中行而与之”,交往。 吾与汝(赞同) 和:和谐,指不同事物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即对立的统一。 同:等同。指无差别的同一。 狷: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 相关链接 P69-70 中庸之道的内涵: 11.16, 4.10,13.21 1、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过犹不及”,适度原则,恰到好处。 2、执用两中,实行稳健的主张。(对立后统一,异中求同,多方考察,采取稳妥的主张) 3、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 4、宽容包纳,和而不同。“和而不同” 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 ,具有普遍的意义。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中庸是在“有原则”的情况下调和个方面矛盾,对立中求统一,以达到和谐。 相关章节: 1.12,13.23,13.24,17.13 第9章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3.24) 孔子所赞赏的是一个人能够讲求是非原则,做到爱憎分明。孔子所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2 我认为上述提供一个依据,需要多方面来看。 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 但是众人的标准也可能是局限,而人是复杂。 因此还需自己结合对方平时的言行举止综合考察他 1 1、 “中庸”的涵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对立中求调和,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和调与协作。 “中庸”不等同于“折衷主义”,因为“折衷主义”是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点等。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3.24) 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四书集注》) 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何晏《论语集解》、邢昺《论语注疏》) 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 2 2、赞同上述观点。(观点) 一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一乡的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鹤立鸡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结合语段分析理由) 所以赞同两方面综合起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好人。 (结论) 3.(2013嘉兴二模)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这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 思想。(2分) (2).请结合第二段文字,说说你对孔子这一思想的看法。(3分) 嘉兴二模 (2分)中和/中庸/中庸之道 (3分)这段文字体现的孔子中庸思想是从人性论角度讲的。所谓中节,就是符合社会行为一般规则,能与社会人群和谐相处。(1分)淳朴人性是天下之大本,和谐原则是天下之达道(1分),中庸原则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规则,对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1分) 4 (1).答案:中庸之道。(2分) (2).涵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1分)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对立中求调和,(1分)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和调与协作。(1分) 教学目标 1

文档评论(0)

131****9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