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部分题目.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着龈 attached gingiva:与游离龈相续的牙龈,合称为角化龈,两者间有一游离龈沟,附着龈自游离龈沟向根方直至与牙槽粘膜相接,直接紧附于牙槽骨表面的骨膜上,呈粉红色、坚韧、不能移动,上有桔皮样点状凹陷,称点彩。 ●膜龈联合 mucogingival junction:附着龈的根方为牙槽粘膜,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称膜龈联合。其位置在人的一生中基本是恒定的。 ●结合上皮 junctional epithelium:在沟内上皮的根方成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称为结合上皮。正常情况下,结合上皮附着于牙的位置应在釉牙骨质界处,其冠端形成龈沟底。 ●生物学宽度 biological width:通常将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上方的结缔组织,约2mm。 ●几种上皮的区别:口腔龈上皮:又称牙龈表面上皮,为角化或不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后者多见,有上皮钉突。沟内上皮:又称龈沟上皮,为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有上皮钉突,缺乏颗粒层和角化层。结合上皮:非角化复层上皮,无角化层也无上皮钉突。 ●牙周韧带 periodontal ligament:即牙周膜,是围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与牙龈的结缔组织相延续。主要由牙周膜纤维、细胞成分和基质组成。 ●牙槽骨与牙槽突同义,固有牙槽骨、骨白线、硬骨板也指同一存在。 ●牙槽嵴顶正常位置,在颌翼片上其距离釉牙骨质界平均1.15mm,一般不超过2mm均为正常。 ●龈牙结合部组织结构特点及其在发病中作用:龈牙结合部是指牙龈组织以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良好地封闭了软硬组织的交界处。牙龈纤维使游离龈更加紧密地贴附于牙面,因此结合上皮和牙龈纤维为一个功能单位,称龈牙单位。结合上皮无角化、无上皮钉。细胞间隙大,桥粒较少,上皮通透性大,较易被机械力穿通。白细胞或细菌代谢产物易削弱结合上皮的连接,使外来刺激物更容易进入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白细胞也可以通过结合上皮进入龈沟,防御外来致病因子。也是牙周病的始发部位。 临床探诊深度大于组织学的龈沟深度是因为在用牙周探针探测健康的龈沟时,常穿透结合上皮内约达1/3-1/2。 ●上皮屏障:龈牙结合部的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齿表面相连接,称为上皮附着,良好的封闭了软硬组织的交界处。 ●龈沟液的成分:主要成分与血清类似,包括补体-抗体系统的成分、各种电解质、蛋白质、葡萄糖、酶等。也有来自邻近牙周组织的白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等。还有细菌及其他微生物。 ●龈沟液的作用:1.冲洗龈沟内的细菌等外来物质;2.内含血浆蛋白可增进上皮附着;3.抗微生物;4.内含补体促进抗体活化;5.提供龈下细菌营养;6.提供牙石矿化的矿物质。 唾液中主要的抗体成分是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可凝集口腔微生物,干预其附着,还可中和病毒。 ●牙周组织的多重防御机制:上皮附着的封闭作用、结合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和修复能力以及上皮组织的先天免疫防御;唾液的冲洗、凝集素和SIgA的保护作用;龈沟液的冲洗、调理和IgG、补体的免疫作用;以及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作用等,构成了牙周组织的多重防御机制。对于抵抗牙菌斑向龈沟深处延伸、保护牙周组织免受细菌入侵和破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牙龈炎的分类:1.牙龈疾病;2.慢性牙周炎CP;3.侵袭性牙周炎AgP;4.反应全身疾病的牙周炎;5.坏死性牙周病;6.牙周组织脓肿;7.牙周-牙髓联合病变;8.发育性或获得性异常。 ●牙周生态系periodontal ecosystem: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与宿主牙周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系。 ●牙菌斑生物膜dental plaque biofilm:牙菌斑生物膜是细菌性生物膜,为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修复体的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 ●牙周炎的进展前沿是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的区别: 菌斑分类 接触组织 优势菌 致病性 龈上菌斑 釉质或龈缘处 G 需氧菌和兼氧菌 龋病、龈炎、龈上牙石 附着性龈下菌斑 暴露在牙周袋内的根面牙骨质 G 兼氧菌和厌氧菌 根面龋、根吸收、牙周炎、龈下牙石 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龈沟上皮、结合上皮、袋内上皮 G-厌氧菌和能动菌 牙周炎、牙槽骨快速破坏 ●非特异性菌斑学说:1890 Miller 非特异性 口腔正常菌群 混合感染 菌斑内总体微生物联合效应 数量、毒力、宿主抵抗力。证据:动物接种细菌-脓肿。流行病学 菌斑牙石多-牙周病重。不能解释:部分人群不符合此推理。同一患者不同部位患病情况不均。 ●特异性菌斑学说:1976 Loesche 特定的牙周致病菌 存在或达到一定数量 细菌的质 多数属正常菌丛,少数是特殊致病菌 证据:侵袭性牙周炎--伴放线菌嗜血菌(H.a) 不能解释: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