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慢性活动性肝炎.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活动性肝炎   一:概 述   乙型肝炎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乙型慢活肝,临床症状一般较迁延型肝炎明显。主要表现为劳动能力逐渐减退,乏力,纳差,厌油腻,腹胀持续且明显,常有齿龈出血及鼻出血。有的患者常有低热、月经失调、性功能紊乱或减退,部分患者兼有关节炎、肾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肝外损害表现。   二:病 因   乙型肝炎病毒性慢活肝主要是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但导致急性乙型肝炎转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慢活肝的原因很多,如失治、误治、过劳、饮酒等,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主要原因。   三:症 状   1 主要表现为劳动能力逐渐减退,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持续且明显,常有齿龈出血及鼻出血。   2 有的患者常有低热、月经失调、性功能紊乱或减退,部分患者兼有关节炎、肾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肝外损害表现。  四:诊 断   1 有急性乙型肝炎病史,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   2 患者有劳动能力逐渐减退,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持续且明显,齿龈出血及鼻出血等表现。   2 有的患者常有低热、月经失调、性功能紊乱或减退,部分患者兼有关节炎、肾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肝外损害表现。   3 体征:面部颜色晦暗,巩膜常黄染,可有蜘蛛痣及肝掌。肝肿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压痛及叩痛,多有脾肿大。病情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水、下肢浮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   4 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异常的程度随慢活肝病情起伏而变化,活动期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ALP和γ-GT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CG试验有明显潴留,有肝内胆汁郁积时胆红素明显升高,血清学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均可减少。   (2)免疫学检查中血清可检出HBV有关抗原和抗体。免疫球蛋白常增高,特别是IgG,活动期病人抗LSP抗体、LM抗体、类风湿因子可阳性,偶尔测到低滴度的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s)等。总补体和C3常下降,有时可测出CIC,Ts细胞及NK细胞活力降低。   五:西医治疗   1 一般治疗:活动期住院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多种维生素,严禁饮酒,妇女避免妊娠。   2 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干扰素、阿糖腺苷、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药物。 3 保肝治疗,可选用水飞蓟素、右旋儿茶素等药物。 六:中医治疗 慢性活动型肝炎在临床上有活动期与缓解期的区别,在病机上有邪正消长形势的不同变化,在病程上有迁延反复的趋势,在症状上有复杂多变的现象,慢性活动型肝炎两期治疗法具有祛邪扶正与扶正祛邪主次位置的不同,适应慢活肝活动期邪盛正虚及缓解期正虚邪恋的病理变化。因此临床以一法,一方、一药治疗贯穿始终者难以适应肝病复杂的病理机制和症状变化,经多年的临床实践,根据慢活肝湿热弛张,正气不足,起病于脾,寄病于肝,病变主在肝脾两经的病理特点,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辨证基础上使用主方主药的治疗原则;制定出扶正祛邪并进,“清”“补”结合,分两期治疗的法则。即:活动期清肝健脾,缓解期柔肝健脾,疏郁贯穿始终,优先化湿,参以活血、合理使用清热解毒药的治疗方法。 1 活动期清肝健脾,合理运用清热解毒药 慢活肝活动期,临床大都以湿热疫毒内阻,中焦,熏蒸肝胆之病理机制为特点,以黄疸、乏力、纳呆、腹胀为主要见症,肝功能以SGPT、SB上升为突出矛盾。由于病史较长或邪气亢盛的原因机体具有正气损伤的一面但仍以邪毒炽盛为主要矛盾。单纯扶正,不足以驱邪,而纯以祛邪又不利于固本,所谓邪恋则正虚、正虚则邪恋,故治取祛邪扶正并进,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祛邪以清肝为首,因温热熏蒸,肝郁有余,病从火化为多,“热者寒之”治则需“清。扶正以健脾为要,因湿热邪毒入侵首脾胃功能不足有关,而脾旺则不受邪,湿无立足之地,再说胃阳偏盛之人,病易从热化,脾湿偏盛之人病易从寒化,有胃气刚生,无胃气则死”,说明脾胃功能偏盛情况,健运与否关系到疾病的转归与预后,此外,健脾药可避免凉药碍胃之弊,可谓一举多得。前贤注重调理脾胃治病,张景岳嘱,“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孙思邈对调理脾胃的评价:调胃气使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则和利........”都说明了健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自拟清肝健脾方茵陈15g柴胡10g赤芍15g郁金10g太子参15g自术15g猪茯苓各10g山楂神曲各15g白花蛇舌草15g。 本方含菌陈蒿汤、小柴胡汤、四君子汤之义而化裁,其中茵陈、柴胡,猪茯苓性平和,可清利肝脾湿热而无伤骨之弊,白花蛇舌草甘淡、凉,为清热解毒要药,赤芍,郁金凉血活血,疏郁行滞;太子参甘苦微寒,既能补气养胃,又能清热潜阴,白术既能实脾燥湿,复能缓脾生津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而不过于昔寒,祛湿而不过于温燥,益气而不致于壅塞之特点。清热解毒药的加减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