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浩笔法记中六要"的美学意蕴-中国社会科学网.PDF

荆浩笔法记中六要"的美学意蕴-中国社会科学网.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荆浩 《笔法记》中 “六要的美学意蕴 李树锋 (安阳学院,河南 安阳455000) [摘要]在中国水墨山水画发展过程中,五代画家兼画论家荆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荆浩的水墨山水画不仅开创 了中国北方水墨山水派,影响深远,而且其画论 《笔法记》又对他本人及之前的水墨山水画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总结,极 大地推动了水墨山水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建设。荆浩在其画论 《笔法记》中提出著名的 “图真说”,而这一理论的支撑点就 是他提出的 “六要”。 [关键词]荆浩;《笔法记》;六要 ;美学意蕴;图真说 [中图分类号]J2I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7)06—0105—04 中国山水画经过唐代的发展,到五代时期已 而,到了唐代,水墨山水画兴盛,并逐渐开始取代 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被称为南宗之祖的王维开启 人物画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五代时期画 了水墨山水画创作,这种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深得 家荆浩写出了专论山水画的 《笔法记》,提出画水 文人的喜爱。在水墨山水画的理论方面,五代时 墨山水画的“六要”技法。荆浩在 《笔法记》中进 期的画家兼画论家荆浩创作了 《笔法记》,对水墨 一 步对 “六要”做了言简义丰的说明:“气者,心随 山水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荆浩在 《笔 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 法记》中提出 “图真”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 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 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 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 华为实,若不知术 ,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 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 自然,似非因 如何达到 “图真”的效果呢?荆浩认为 “六要”技 笔。”从荆浩的解释来看,“六要”技法虽然与谢赫 法至关重要:“夫画有六要:一 日气,二 日韵 ,三曰 的 “六法”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但还是有着一定 思,四日景,五日笔,六 日墨。”(荆浩 《笔法记》)如 突破性和创新性的。荆浩重视气韵,把人物画的 若不懂这些技法而进行创作山水画,则会出现 气韵引入到画山水画中。荆浩又把气韵一分为 “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的情况。 二,从两个层面上对 “气”和 “韵”进行界定,而这 可以说 ,“六要”技法是荆浩 “图真说”的核心部 种界定非常具体并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荆浩所 分。 “六要”技法的提出花费了荆浩很多的心血, 提出的 “思”“景”“笔”,虽然与谢赫 “六法”中的 是荆浩 “凡数万本,方如其真”的实践经验的结 “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等相似,但 晶。 其含义略有不同。 《笔法记》最具有创新意义的, 唐代之前,虽然山水画已经产生,但是人物画 是作者明确地把 “墨”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 却占据绘画的主流,南朝谢赫在总结前人经验基 来,把 “墨”和其他 “五要”并列,这直接影响了水 础上提出了画人物画的 “六法”理论,宋代画论家 墨山水画的发展,为山水画的创作找到了符合中 郭若虚盛赞其 日:“六法精论,万古不移。”1【然 国士人审美情趣的最佳表现方式。 [收稿 日期]2017~09—40 [作者简介]李树锋(1980一),男,河南淮阳人,讲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 106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钲 一 、 气与韵:山水画的审美基调 独有偶 ,符载 曾经对张躁如何把心中之气流转于 气韵是一种绘画方法,同时也是绘画时总的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