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啼笑皆非中译本为个案.docVIP

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啼笑皆非中译本为个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啼笑皆非》中译本为个案 摘要:林语堂作为一名杰出的作家与翻译家,在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在二十世纪国内外的文坛上,林语堂享有至高的知名度。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东西传递,以其丰富的作品和独特的经历,为当代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源。本文以林语堂的自译本《啼笑皆非》为例,从文化取向、审美角度和作品再创作角度等方面探讨林语堂的翻译观。 关键词:林语堂;翻译观;《啼笑皆非》 本文为广东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学科共建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D15XWW08 1林语堂《啼笑皆非》自译本的翻译目的和背景 人类的活动总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一切活动都服务于特定的目的,翻译目的更是对翻译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翻译目的会影响作者对原文的理解,当不同译者带着不同目的审视原文时,他们会因为视角不同而对原文产生不同理解。更主要的是翻译目的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有决定作用,作者想通过译文达到读者的目的时,他就会更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啼笑皆非》的创作背景是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承认对中国抗日援助时间太晚,力度也不足,美国对华政策内幕逐步被披露。林语堂认为美国的绥靖政策是日本肆无忌惮侵华的重要原因,并且对日宣战后美国的对华援助仍有限。他满怀愤怒写作该书,目的就是要露英美政府的自私和虚伪,警醒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日本,实现富强。全书自始至终都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林语堂自译该书的目的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同胞,激发国内自主抗战的志。首先,从时间跨度上说,《啼笑皆非》的写作翻译一气呵成。1943年7月该书在美国出版,年秋天该书中文译本即告完成,其时间紧迫性可见一斑。其次,中译本忠实地传达了原著思想,旨在揭露英美,警醒国人。要达到惊醒国人的目的,译文就必须易于为中国读者所接受,因此林语堂在本文的翻译中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再次,完成翻译后林语堂立即携带译本在重庆、桂林等多个城市进行访问,广泛宣传该书思想。当时正值抗日战争艰难时期,国际国内局势极为复杂,林语堂希望自己的观点被广泛接受,为抗战注入新的动力。 2林语堂独特的翻译观 在《论翻译》中,林语堂提出了翻译应遵循的三个标准:忠实、通顺、美。忠实是对译者的要求,包含三层意思:首先,忠实并非字字对译,而应以句为翻译单位;其次,忠实须传神,表达出文字逻辑意义之外情感上的色彩;再次,林认为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因 为不可能将文字的意义、声音、传神之美和文体、文之美等同时译出。通顺是对译文的要求,要求译者根据译文读者的心理来翻译文章,要对译文读者负责。林语堂提出的翻译的三大标准:忠实、通顺和美,这对《啼笑皆非》的翻译有巨大的影响。 (一)从文化取向分析 林语堂,这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大师是翻译界少有的奇才,他多姿多彩的译品与他的创作一样,提供给世界完全不同的认识自我,认识自然、剖析灵魂、塑造社会的文化参考,而他,在大半个世纪中都生活在被西方所认同却被国人所误解、误读、误译的意境之中。在《啼笑皆非》林的自译版本中,文化负载词的使用,增添了文本中中华文化的厚度与深度,极具文化厚载力的同时也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林语堂在中西两种文化间的不断切换,这对其自译作品产生了何种影响,引人深思。 (二)从审美角度分析 每一篇译品,都会带有译者的个人特征,以及有能够吸引读者的个人魅力所在。但是,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而且,读者的审美角度也会对译品的理解和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林语堂所处的时代--中碰撞最为激烈,正是这样的时代,往往更容易产生两种极端,近代就是如此,有的人崇尚中国古典文化,对西方文化嗤之以鼻;有的人则是崇洋媚外,民族虚无,时代背景与人们对文学的审美标准息息相关。进入当代新世纪,人们对文学的审美标准也产生了变化,信息大时代下人们能够拥有更加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文学作品,普遍的大众传媒也让更多的人能够进行学习交流。一般来说,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作品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由此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类作品或许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内涵丰富,或是装帧精美,各有不同。有时,人们认为名家大师的作品虽堪称经典内容丰富,但却晦涩难懂,难讨读者喜爱。那么,如何翻译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让翻译作品能够适应每个年代的人们的不同审美标准,将经典一代代传承,这在翻译界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翻译作品要与时俱进,同时,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极大地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与质量。从《啼笑皆非》的自译本中,从审美角度来探究不同审美标准对鉴赏林语堂的《啼笑皆非》中译本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对赏析翻译,创作符合时代和大众审美标准的文化译品具有参考意义。 例句:Weneedalargerandsubtlerv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