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果公报-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doc
PAGE
PAGE 7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
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在对话理论下的小学语文“相融课堂”的研究
课题立项批准号:FJCGZZ12-056
课题负责人:陈朝蔚 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主要成员:江卫红、陈 弋、柯清真、林 清、万桂园、梁 琳、
谢 醒、陈雪玲、林其雨、滕赛云、陈文欣、黄清萍、
林俊华、张爱萍
正文:
一、内容与方法
内容:
本研究立足学生的发展,针对当前语文课堂存在的不相融现象,以整体论、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观照小学语文教学,以对话教学及课程改革的理论为指导,通过相融的语文课堂诸要素之间的研究,具体包括:研究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追求言意相融;研究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学生对话,实现教学目标的相融;研究不同学段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法,并使之形成能力;揭示“相融课堂”的三个特征,提出相融课堂的基本模式,探寻构建相融语文课堂师生相融、学导相融、学用相融的实践方略。
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多方检索、收集、研究与课题相关的学术专著、专业论文等重要文献材料,在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与文献综述形成对话理论和文本解读理论的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对“相融课堂”这一教学思想的理解,从理论上确立这一教学主张的科学性。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解读文本的实践,发现教师与文本、编者对话的规律、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实践,发现学生与文本对话实践的成效和问题,并进行梳理、比较和分析,总结出帮助学生提高与文本对话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课堂真实的教学情境,实践师生、生生对话相融的课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案例研究法;通过教师解读文本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揭示教师与文本、编者对话的策略和方法;搜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独立阅读实践的案例,研究不同学段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和方法;搜集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对话相融的实践案例,梳理、提炼“相融课堂”的特征及模式,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并在实践中丰富 “相融课堂”的研究成果。
二、结论与对策
1、研究师本、生本的有效对话
(1)研究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追求言意相融。
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要努力追求言意的相融。
A.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初知“文意”,理清“文脉’)
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形式是初读文本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步骤。
B.精读文本,潜心会文
精读文本,品味“文言”、感悟“文情”,聚焦“文法”。关注“内容”与“形式”是精读文本的互为依存、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2)教师与编者、学生的对话,实现教学目标的相融
教师要站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高度,努力实现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把握不同维度目标之间的联系,使之相互促进,和谐发展。要实现“目标相融”,教师在与文本对话后,还应与编者对话,与学生对话,读懂编者,研究学情,针对文本的特点、编者意图、儿童的需求,把宽泛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途径与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把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能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教读阶段——导读阶段——自读阶段。
A.教读阶段。
在小学的低年段,主要是属于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在教读阶段,基本的教学方式是: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鼓励实验教师通过学习单来帮助学生学习。同时,鼓励学生“我要试一试,我要做一做,我要想一想”的语文实践意识,提倡“能自己读懂的地方自己读”的自主学习意识。
B.导读阶段。
在这一阶段采取的办法主要是利用预习卡或导学提纲,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帮助学生在解读不同文本时,逐步形成对不同类型文本不同的解读方法,逐步提升自主解读文本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解读习惯。
在导读阶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应逐步引导学生感悟学习的方法,如整体把握文本的方法——列提纲,画脉络结构图等;学习片段精读的方法,如抓住关键词品读内容与形式,边读边想像、学做批注、学习质疑等。教师应特别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读法、学法在阅读中实践、运用、创新,并使之逐步内化,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C.自读阶段。
这一阶段是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良好契机,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自主解读的需求:让学生感到我要自主解读、我能自主解读;同时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解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不会合作不交流;不会运用不罢休;并明确自主解读的内涵:解读内容情感、解读表达形式(观察、思考、表达形式、语言积累)、形成自己的见解。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还总结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五读”学习法: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扫清障碍,初知大意。(知道文章讲什么,表达的主要内容)
再读课文,标出段序,理清结构,梳理脉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ppt.ppt
- 2014KickoffMeeting事业群报告-凌群电脑THESYSCOMGROUP.PDF
- 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106年度计画期末成果报告-国立成功大学机构典藏.PDF
- 2015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生暑期学术科研项目项目介绍在中国.doc
- 双面萧红—论《呼兰河传》与《马伯乐》的国民性意识与风格差异.PDF
- 316犔不锈钢在有机胺脱硫溶液中的耐蚀性.PDF
-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室.PDF
- 台东县102年度-台东县初来国小.doc
- 台北医学大学学生服务学习中心服务学习工作坊企划书主办单位.doc
- 台北市立大理高级中学99年度携手计画课後扶助报告大纲.ppt
文档评论(0)